UCLA民乐团:世界名校里的中国风

撰稿|飞晨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有一个民族音乐系全美闻名。十几个乐团中,属中国民乐团实力最强。乐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至今天,离不开一位灵魂人物,她就是音乐人李琦。

 

UCLA校园标志建筑罗伊斯大礼堂(Royce Hall)。 图/Newscom

 美妙的音乐启蒙
       受家庭环境影响,李琦在很小的时候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父亲在一旁摆弄二胡,母亲在一边轻轻地和。虽然,小小年纪的李琦并不能完全理解那旋律与唱腔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但在如此和谐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给了她最好的音乐启蒙。
       也许是性格使然,沉静内敛的李琦从小就喜欢宅家与乐器做伴。当别的小朋友都跑去外面疯玩时,她却欣然在家拉二胡,而且一拉就是一整天,完全沉浸其中。高考那年,李琦凭借扎实的功底,如愿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二胡专业。从此,一人一琴,行走“江湖”。至今回忆起来,那都是一段幸福的岁月。

李琦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成为中央民族乐团的独奏演员。

        可是好景不长,一场文化大革命,李琦被下放到了农村,音乐之路差一点被断送。好在机缘巧合下,李琦结识了一位文化站站长,而此人正是从沪剧团下来的一位专家。李琦每天就跟着他学习演唱、演奏和写戏。田间地头的耕作虽然辛劳,但李琦已有了“苦中作乐”的方法。她就这样,跟着戏曲专家日复一日地学,从未间断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下放的经历,竟让李琦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带着这份意外的收获,李琦重回校园。

         央音毕业后,李琦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中央民族乐团的独奏演员,奔波全国各地演出。在人才济济的中央民乐团,能够做到二胡独奏家的位置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对李琦来说,这样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中国民乐这么好听,我为什么不把它带给全世界呢?”怀揣着这个梦想,李琦开始放眼海外。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学院教授李琦。 图/UCLA Herb Alpert School of Music 官网  

文化差异始料未及

        1986年,李琦只身来到了美国,热情洋溢地投身到中国音乐的教育和普及中去。虽然,也曾想过会遇到困难,但文化差异带给教学的影响依旧令她始料未及。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天花在练琴上的时间有13个小时。这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是家常便饭,大家都知道,勤学苦练是学艺路上必须要吃的苦。”可是,美国学生并不这么想,对他们而言,音乐不是生活的全部。“经常有学生没怎么练习就来上课了”,谈及此事,李琦还是有些气恼。“反复练习是掌握乐器的根本,不想好好学的话,别浪费父母的钱,也别浪费彼此的时间。”一怒之下,李琦把学生们都赶走了。
        如此矛盾的窘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日子,李琦也很苦闷,她明明是来传播中国民乐的,怎么传着传着,却把人都赶走了呢?后来,她才意识到,是自己所秉持的这种教育观念与弘扬中国文化的初衷产生了冲突。“即使没有时间练习,但学生们是抱着兴趣来学的,我就应该守护住大家的这份热情。自那以后,李琦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只要你想学,我都会教,不管有没有时间练习,有愿望学的都应该得到这个机会。”

 

李琦教授正在现场指挥UCLA中国民乐团。 图/uclachinesemusic Instagram官方账号

身体力行倾力传承
        1997年,攒足了教学经验的李琦来到了UCLA,接替创立中国民乐团的吕振原教授,成为乐团的指导老师。这对于一心想发扬中国民乐的李琦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美其名曰的“乐团”,其实更像一个草台班子。区区十来人的规模,训练水平十分有限。“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几乎不来乐团练习,可一旦来的学生多了,乐器又会马上不够用,往往一次练习,大家得排队轮流使用乐器。”李琦深知,民乐团问题重重,要想发展起来,必须迎难而上,各个击破。

李琦教授正在指导UCLA民族音乐学研究生演奏二胡。 图/UCLA学生校刊Daily Bruin

        名义上,她一周只有乐团合奏的两堂课,但实际上,她一直在利用课余时间免费授课。昆曲、古琴、舞蹈…只要有学生想学,她有求必应。李琦从不允许自己混日子,授课之余,她还自学了很多其他的中国乐器。“学生想学,我不会可不行。”她从二胡出发,摸索出了琵琶、古琴、阮、笛子、埙等多种中国乐器的演奏方法。如今,民乐团里的数十种乐器,她每一样都能信手拈来。李琦的传奇故事,渐渐地在校园里传开,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慕名而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乐团有一位循循善诱、身体力行的好教授。
        乐团发展壮大,李琦打心眼儿里高兴,可是,又一道新的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乐器不够用了。“一些民乐团都有他们本国的资金支持,而李琦老师却是用自己的工资来买乐器。”李琦的学生葛菊冰不无心疼地说。反倒是李琦,谈到此事时显得异常平静。她从不向外人吐露购买乐器的艰辛,也绝口不提自掏腰包这件事,在她眼里,这些都是应当应分的。几十年下来,李琦凭着自己的购买,与三五不时的好友赠与,竟也攒出了一个可供百人乐团使用的乐器库。

 

2023年UCLA中国民乐团秋季音乐会上,二胡乐队正在演奏。 图/uclachinesemusic Instagram官方账号

助力音乐跨越国界
         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李琦谈及爱徒们,总是赞美有加,而在她的教学生涯中,曾有那么一位学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叫John Leo,一名数学系的博士生。
         本来打算学钢琴的Leo,却恰好在那天听到了中国民乐的排练,他一下子就被神奇又美妙的东方旋律所吸引。听着听着Leo问:“我也能学吗?”李琦马上回应道“当然可以”。从此,Leo便成为了民乐团的一员,他跟着李琦学了阮,一学就是很多年。李琦回忆说,“Leo从来不缺一堂课,也不缺席任何一场演出,他毕业走了之后,我都不习惯了,因为之前每次回头,他总是坐在那里”。让李琦更感欣慰的是,Leo毕业后去了北加州一所中学教书,在那里他组建了一个小小的中国民乐团体。这大概就是李琦眼中的“传承”所应有的样子——只要有人在教、有人在学,民乐的星火就永远不会熄灭。

2023年UCLA中国民乐团秋季音乐会上,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大提琴合奏。 图/uclachinesemusic Instagram官方账号

        在李琦执教的二十多年中,UCLA中国民乐团从每学期只有十几名学生发展壮大到上百名团员;也从默默无闻的小乐团,发展成音乐学院的最强乐团。“他们说美国就像一个大熔炉,我觉得中国音乐也应该是这样。”如今,不仅乐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就连演出节目也很好地发挥了“熔炉精神”。
        由李琦自编自导的音乐剧《沁雪音诗》就是将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元素相结合的典范。剧中,她将中国宋词与西方歌剧的咏叹调穿插结合在一起,并运用中国京剧写意戏剧观的理念,让歌唱演员穿上中国传统戏曲服装,通过手势、身段和走步等展示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创造了一个简单而抽象的生活舞台。李琦说,“社会的发展本来就千姿百态,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因为演了新的就要抛弃老的”。
        当今世界,西洋音乐强势冲击,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不小的影响,但幸好有像李琦这样的民乐“知音”,满怀热爱,用心守护,中国民乐才会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