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美学为何火出圈?文化自信与全球共鸣
撰稿:余浅
从北京古老的四合院到云南泸沽湖的现代酒店,从巴黎时装周的T台到洛杉矶华人区的汉服社,以服饰、家居、影像、生活方式等形式为载体,“新中式”美学,Neo-Chinese Style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热潮。
从国潮到全球风尚 Z世代引领的衣冠复兴
撰稿:胡晓娟
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审美。近些年,随着国潮、国风的崛起,《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等作品的破圈输出,中国传统服饰风尚也从国内走向了全球。
东方美学的复兴 新中式家居革命悄然而至
撰稿:沐槿
你听过“新中式家居”吗?胡桃木色、棂格图案、设计简约、诗画意境......社交平台上风靡的家居装修指南,让人看到了东方美学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这便是人们争相追捧的“新中式家居”。
追逐那一抹亮丽的东方审美 刘嘉南:用镜头书写诗影像
采访、撰稿:郭燕
春日的洛杉矶,阳光斜洒,穿过棕榈叶间的缝隙,像一层金色薄雾落在市区人行道。一家玻璃幕墙的咖啡馆外,摄影师刘嘉南身穿黑色T恤、低压着帽檐,手握相机,静静地待在一个隐蔽的角落。
清风有信 山水可栖 南加州新中式生活指南
撰稿:飞晨
从一缕低髻斜鬓的妆发,到一盏静泡回甘的清茶,从庭院幽深的流芳园,到跨越时空的国风体验课,洛杉矶,这座现代与多元交织的大都市,正以一种诗意的方式,与东方文化再度相逢。
在记忆深处重逢 重温《国家记忆》
撰稿:余浅
“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铭记‘国家记忆’?答案,深藏于历史的细节中,也回荡在现实的呼唤里。”
那些被遗忘的名字和跨越国界的友谊
作者:约翰·伊斯特布鲁克(John Easterbrook)
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家记忆”展览,是对美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援助中国、以及当时中美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一次温暖致谢——这是“国家记忆”展览首次登陆美国。
一场展览 半生追寻 章东磐:乐当历史的“搬运工”
采访、撰稿:余浅
从云南边陲的田野调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海量资料挖掘;从《父亲的战场》的深情书写,到《国家记忆》的震撼影像;从为史迪威将军“正名”的执著,到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深刻思考……
永不褪色的历史印记 中美二战合作史《国家记忆》画册精选
历史不会褪色,记忆亦不会沉默。当我们翻开这些资料,仿佛能听到当年的引擎轰鸣与誓言回响。它们不仅讲述战争,更映照出人性深处的光亮——忠诚、牺牲、友情,和一种深深的相信:正义值得托付,和平值得守护。
为什么素食正在占领餐桌?
撰稿:飞晨
在伦敦、洛杉矶、台北、甚至孟买的街头,越来越多的菜单开始标注“V”或“Plant-based diet”(以植物做原料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