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奶奶”郑小瑛:音乐世界的孤勇者
记者|仇广宇
厦门嘉庚剧院,清凉的夜风吹进剧场,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即将开演。一位头发灰白、身材高大的老人向乐池中探着身体,对乐队做着开场前的叮嘱。
宫崎骏的自问自答: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记者|阙政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来并不是宫崎骏导演人到耄耋时的一句总结陈词,而是一个持续生效的提问,他是始终“向前看”的。
镜头下的瞬间与永恒 黄功吾与《战火中的女孩》
撰稿|维罗
        提起黄功吾,或许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他的镜头却深深刻下了时代的烙印。1972年6月8日,他捕捉到的一瞬间,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激起猛烈的反战浪潮,成为新闻摄影史最著名的照片之一,也成为了人们回望那段历史的一个重要角标。
从摄影“机器”到圆梦普利策 赵汉荣:用镜头为华人正名
撰稿|飞晨
        在美国华人摄影圈,提起赵汉荣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少数几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亚裔华人摄影师,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出生摄影记者。2021年,凭借拍摄洛杉矶街头示威照片,获得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
何赛飞 演戏就像谈恋爱
作者|朱光
        3月8日,由去年金鸡奖最佳女演员何赛飞主演的越剧题材电影《追月》在全国上映;2月18日,何赛飞参演的交响诗朗诵《诗韵润之》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而前一天,何赛飞主演的方言喜剧《魔都俏佳人》刚刚结束在上音歌剧院的新春贺岁10场演出。
侠之大者 百年金庸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金庸是人间,古龙是天涯……
正如这位作者的妙思,金庸笔下江湖似远却近。
数十年来全世界华人,以及金庸迷对其作品念念不忘,一往情深,清深而寿。
丁绍光:我的读书心得
作者|丁绍光
        我是属于上世纪30年代的人,我们的少年时代不像现在的孩子,有个手机每天可以玩玩游戏。我们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除了上学以外,读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乐趣。
中国90后设计师,刚刚获得艾美奖!
文:仇广宇
        1月15日,第75届艾美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当颁奖嘉宾念出获得“最佳片头设计奖”的团队名称时,台下的中国设计师史敏还不敢相信,自己登上了获奖名单。
小泽征尔去世,出生在中国,自称是“半个中国人”
记者|杨维格
        央视新闻援引日本媒体2月9日报道,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于2月6日在家中去世,终年88岁。他曾师从20世纪3位指挥大师明希、卡拉扬、伯恩斯坦,是闯入西方古典乐坛少有的东方面孔,以激动的指挥方式闻名。
八进职场的“高能打工人”
文:章宁
        张红宇,北大博士,软件工程师。几十年大厂历程,无风浪型高能打工人。现就职于Meta Reality Lab,构建AR/VR相关模块,如实时字幕等。回首往昔,他真诚分享了如何才能“一帆风顺”的职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