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民权vs.联邦平权 一场不见硝烟的文化之战
文:章宁
        远在东岸的最高法院裁决一出炉,在西岸就读公立学校的一些学生们的信箱中,已收到来自校方的信函。名义上点题高院裁决,字里行间依然有“弦外之音”。这就是近30年,始终笼罩在加州的一场不见硝烟的文化之战、教育之战。
后平权时代华裔学生如何面对内卷?
文:尚颖
        在“后平权时代”,判决本身无法消除华裔学生群体目前普遍“内卷”的状态,提升“软实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才是赢得名校青睐的正确态度。
华裔社区对判决反应不一
文:尚颖
        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莱罗纳大学基于种族因素录取违宪。这一裁决颠覆了长达60年来美国精英大学实施所谓“平权”(AA:Affirmative Action)招生政策。全美华裔社区对此反应不一。
哪里才是大熊猫的家?
文:武林静
        近年来,在各色社交媒体上,有关大熊猫的爆款短视频层出不穷。很多“熊猫粉”能叫出几只自己所喜欢的熊猫的名字,对它们的身世如数家珍。不知大家在看熊猫短视频时,是否想过这一问题——哪里才是大熊猫真正的家,
大熊猫与华盛顿的半世纪“情缘”
文:徐立青
        春末夏初时节,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天气常常晴好而不酷热。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下称“华盛顿动物园”或“动物园”)也迎来了一年之中大多数动物最活跃、游客最多的季节。从清早开门到傍晚关门,动物园往往都热热闹闹的。热闹之中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熊猫馆。
我们为什么爱熊猫?
文:倪伟
        一种原本生于深山、少为人知的动物如何变成征服全球的萌物?
成都的大熊猫花花突然之间成了顶流网红,在短视频平台上,花花的视频动辄点赞量破百万。每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涌入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为花花的一举一动尖叫。
熊猫的海外“明星生活”
文:陈佳琳
        “圆梦”是第一只在法国出生并成功存活的大熊猫。在过去五年多时光里,博瓦勒动物园的访客们痴痴地欣赏着“圆梦”的一举一动:依偎在母亲身旁蹒跚学步,气定神闲地吃着竹子,惬意地在水池中沐浴纳凉,悠哉悠哉地爬树。
张祥华:用慈善奏响生命乐章
撰稿:余浅 摄影:李飞
        2023年5月23日,南加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公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将投资4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公民教育和展馆扩建。捐款人名单中,华裔慈善家张祥华和夫人张王翠玲的名字赫然在列,两人将捐赠200万美元。作为尼克松基金会的财务长,张祥华给了尼克松图书馆一份厚礼。
慈善:美国的一张名片
撰稿:萧东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第一慈善大国。根据美国施惠基金会(Giving USA Foundation)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预达4848.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4%。这意味着,虽受到疫情影响,但美国社会的慈善捐赠热情依然高涨,甚至比疫情之前更慷慨。
美国华人慈善事业大事记
撰稿:飞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华人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作为回馈社会的一部分,一些华人精英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在教育、科学技术、公共卫生和文化等领域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