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早茶为何是北美中餐的瑰宝?

撰文:陈勇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北美中餐如同百花争艳,那么广式早茶便是其中一朵独特的奇葩。玲珑小器中摆放的琳琅点心,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粤菜深厚的内涵。长期以来,它也成为来自不同地区华人的共同珍爱。
        广式早茶将饮食与茶文化完美结合,让人在舌尖上感受到中华餐饮的博大精深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兴起,更可视为北美中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旧金山“远芳楼”中餐馆内的精致茶室。图/Wikimedia Commons

早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广式早茶文化源远流长。《大英百科全书》指出,其起源可追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到了清代,广式早茶在广州逐渐成形。康熙年间成书的《广州府志》中记载:“妇女通每以蔴茶相餽”,充分体现了粤人饮茶之风盛行。
        早茶文化在广州兴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757年至鸦片战争结束,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海外商人在此开设洋行进行贸易,而茶叶是当时中国对欧美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作为茶叶集散地,广州人将茶饮融入日常生活,各类茶馆也应运而生。
        清末,“一厘馆”、“二厘馆”主要供普通百姓休闲,而更高档茶馆则是商贾聚集之地,既是休闲会友的场所,也是交换信息、洽谈业务的商业会所。与同期西方的咖啡馆相比,广州茶馆的社会与商业功能无疑是异曲同工。店家在提供茶饮的同时,逐渐加入各类点心,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式早茶文化。这一文化随华人移民漂洋过海,进入北美市场。

旧金山“香雅茶室”。图/Wikimedia Commons

旧金山“香雅茶室”。图/Wikimedia Commons

广式早茶在北美的起步
        华人大规模移民美国始于广州珠江三角洲。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大多数美国华人移民都来自该地区,他们将中餐也带入美国。早在1849年,旧金山已有四家华人餐馆,服务当地华人社区及过往来客。
        难以确切考证广式早茶何时进入北美中餐市场,但早期华人在旧金山及其他大城市开设的餐馆,多为广东菜系,将茶饮与餐点结合的雏形早已出现。十九世纪著名摄影师Carleton Watkins于1871年在旧金山唐人街开设照相馆,留下不少华人和唐人街商家的珍贵影像,其中的“远芳楼”中餐馆内设精致茶室,即是早茶文化在北美萌芽的佐证。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意义上的广式早茶尚未进入主流消费者视野。这与北美中餐历来存在的两个市场密切相关:一是以华人为主要顾客的餐馆,主要集中在华人聚居区;二是坐落于中国城以外、面向非华人的餐馆,其顾客多为犹太人、黑人及部分白人。
        1920年,旧金山历史悠久的中国城诞生了“香雅茶室”(Hang Ah Tea Room)。虽然其位置不起眼,但它开启了美国主打广式饮茶的先河。同年,纽约中国城的“南华茶室”(Nom Wah Tea Parlor)开业,也提供广式早茶,很快成为知名茶室。这两家茶室的开业,成为广式早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加州柔似蜜市“海港大酒楼”。图/海港大酒楼官网

走向主流市场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式早茶开始逐渐进入白人视野。最初的媒体报道常误将其视作一道菜品。 它也没有一个标准英文名称。纽约有人戏称为“Blob Joint”(“糊糊馆”),因不少点心均由米粉或面粉制成。 “糊糊“ 二字也生动揭示了美国白人对广式早茶的初步认知。从四十年代开始,“dim sum”(粤语“点心”的音译)逐渐成为标准称谓,纳入英文词汇。
        1974年,经营旧金山中国城早茶多年的“羊城茶室”(Yank Sing)在金融区开设分店,标志着广式早茶走出中国城、进入主流市场的新趋势。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也陆续出现中国城之外的广式早茶餐厅。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式早茶发展达到新高峰,中餐已跻身美国流行料理之列,而广式早茶的广泛传播,改善了美国主流社会对“中餐”的单一认知

新移民与广式早茶的变化
        这些广式早茶店多由新移民创办。1965年美国移民政策改革后,大批华人涌入美国。1960至1970年间,美国华人人口从23万增至43万,增幅近83%,随后十年的增幅更超过88%。
        然而,美国市场的广式早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广东和香港,“早茶”的“早”字尤为重要,而在美国,由于工作繁忙与生活节奏的差异,早茶多演变为节假日午餐。传统的推车售菜,也逐渐被点单制取代。2001年,何惠东将温哥华的“海港大酒楼”(Sea Harbour)开到加州柔似蜜市(Rosemead),保持高品质早茶却不再使用小推车。点单制保证了食物口感、提升质量,同时减少浪费。

摄于2014年的蒙特利公园“美丽华大酒楼”。 图/Google Street View

市场竞争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移民的来源多样化,从广东以外地区来的移民带来了丰富菜系,如云南、陕西及东北菜。此外,海底捞、小肥羊等国内知名餐饮品牌,以及奶茶店也进入美国市场,满足年轻人和新移民的需求。这对广式早茶构成竞争压力。
        以南加州圣盖博谷为例,该地区华人高度集中,但近年粤菜馆数量明显下滑。到2019年,新开中餐馆中粤菜占比仅10%。部分大型广式早茶餐厅也先后关门。 其中有1982年开业的蒙特利公园美丽华大酒楼(Ocean Star Restaurant)在其鼎盛时,它能容纳九百人同时就餐。
        这些餐厅倒闭的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度门庭若市的早茶餐厅,无法有效走出生意不足的窘况。 上述情形并不仅限于圣盖博谷或广式早茶。也是整个中餐业在美国各地都遭遇到的严峻挑战。2014至2018年间,全美中餐馆总数下降7%,纽约市中餐馆数量从2016年的2969家降至2019年的2493家,降幅达16%。

创新与未来
        尽管面临挑战,广式早茶依然展现出强韧生命力。自2000年以来,美国各大城市新开早茶餐馆层出不穷,业主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以吸引年轻顾客。例如,法拉盛的“新木兰餐厅”(New Mulan)引入猫咪机器人送菜。 而2025年6月洛杉矶的“男人和野兽”(Men and Beast)餐厅则以纯素食理念提供广式早茶服务。
        长久以来,广式早茶北美中餐市场的瑰宝,其独特餐饮模式不仅享有高度市场认可,也具备灵活的价格策略。这些都是它赖以生存的宝贵资产。期待广式早茶在不断创新中突破瓶颈,在激烈竞争中重新定位,再创辉煌。

(作者系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教授)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美华》杂志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