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一扇通往东方文明的瑰丽之门

撰稿|董若彤

       在加州这片多元文化交融的热土上,旧金山不仅有金门大桥的雄伟与雾中的浪漫,还有一处静谧而恢弘的文化殿堂,让人仿若穿越千年、踏入亚洲文明的璀璨遗产——这就是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Newscom

缘起与使命

       亚洲艺术博物馆最初于1966年作为笛洋美术馆(de Young Museum)的一部分开馆,2003年在意大利建筑师盖·奥伦蒂(Gae Aulenti)的主持下,迁入位于市政中心正对面的原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大楼,并全面翻新为专属的亚洲艺术殿堂。

       如今,这座博物馆不仅是美国西岸最重要的亚洲艺术收藏机构,更被誉为全美收藏亚洲艺术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现任馆长许杰(Jay Xu)是首位领导美国主流艺术博物馆的华人馆长,他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博物馆持续拓展其教育、研究与展览使命,致力于用艺术搭建连接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许杰正在观看犀牛外形青铜酒樽“小臣艅犀尊”。图/梁大为

馆藏瑰宝:横贯千年的文明缩影

       馆藏总数超过15,000件,涵盖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波斯、喜马拉雅等亚洲各地艺术作品,时间跨度自新石器时代至当代艺术。展厅中常年展出2500余件精选展品,从材质、工艺到题材都极富美感与历史价值。

       其中,中国文物为核心亮点:

       青铜器:近800件,包含西周、战国、汉代器物,线条简约却不失威严气度;

       瓷器:超过2000件,从唐三彩、宋瓷到明清官窑,应有尽有;

       玉器:1200余件,是全球最丰富的古代中国玉器收藏之一。

       除此之外,佛教造像、东南亚舞具、波斯织锦、日本浮世绘与当代亚洲艺术也构成丰富的展陈脉络,全面呈现亚洲艺术多样性与深度。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馆。 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官网

建筑与空间: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新馆坐落于旧金山市政中心(Civic Center)区域,原址为1917年建成的旧公共图书馆。经过翻修后,建筑外观保留了古典风格,内部则注入现代展览技术与开阔的空间设计,使得每一次观展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

       博物馆空间规划合理,展览动线清晰。常设展与特展展厅并存,辅以教育空间、多功能厅与咖啡馆,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传统与创新:当代韩国陶艺》。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官网

展览精选:传统与创新的交汇

传统与创新:当代韩国陶艺

       展期:2025年5月8日 – 12月1日
       展厅:Koret韩国艺术展厅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四位20世纪当代韩国陶艺家——卢敬祚(Roe Kyung-Jo)、金世万(Kim See-man)、尹光祚(Yoon Kwang-jo)与赵忠铉(Cho Chung-Hyun)——的代表作品,他们各自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并大胆探索当代陶艺的表现力。

       卢、金、尹三人的石器与瓷器作品在釉面纹理、色彩层次与造型上极具节奏感与实验性,尤其是粉青釉的当代表达,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赵忠铉则以黑陶“瓮器”堆叠出三座高达人身的雕塑,每件作品微妙变化的形态仿佛赋予其独立的个性,静中有动,寓意深远。

 

《姿彩万千的鸟类绘画:从季节到寓意》。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官网

姿彩万千的鸟类绘画:从季节到寓意

       展期:2025年2月6日 – 9月15日
       展厅:Tateuchi日本艺术展厅

       这是一场无需望远镜的“馆内赏鸟”。展览集结多幅以禽鸟为题的日本画作,包括鹰、野鸡、鸭、鹌鹑、白鹭等,它们或象征季节、吉祥与忠诚,或单纯作为装饰性的美学元素出现,延续自中国“花鸟画”传统的文化脉络。

       琳派风格的绚丽装饰画、狩野派的宏大屏风画、乃至墨彩晕染的挂轴,构成丰富的视觉层次。其中不乏如江户时代艺术家土佐光寿所绘《鹌鹑与谷穗》这类兼具写实与诗意的杰作。

 

《篆意之外:篠田桃红的抽象书法》。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官网

篆意之外:篠田桃红的抽象书法

       展期:2025年2月6日 – 9月15日
       展厅:Tateuchi日本艺术展厅

       本次展览聚焦20世纪日本最具开创性的书法家之一——篠田桃红(Shinoda Toko, 1913–2021),回顾她以抽象笔墨艺术重新定义书法的艺术旅程。

       篠田自幼研习传统书法,却在成长期大胆突破临摹传统,自称“复写古人就像制造赝品”。她热衷于探索个人笔触的独特性,甚至在印刷技法上偏爱平版印刷(lithography),因其能完整保留毛笔触感,呈现每一次起笔、顿挫与洇染的细节。

       从具象汉字书写到前卫抽象,她的艺术道路在日本初期并不被主流接受。1956年,她毅然前往纽约,只为“看看在不识字的国家,我的作品会如何被解读”。这段跨文化的流动成为她风格成熟的重要契机,也推动她在艺术史上的独立位置确立。

 

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公元338年的鎏金铜坐佛。  图/Newscom 

活动与教育:让艺术走进生活

       亚洲艺术博物馆全年举办丰富的公众教育活动与文化项目,包括:

  • 主题导览(配有中文解说)
  • 艺术家示范与表演
  • 专题讲座与对谈
  • 多文化节庆、家庭日活动
  • 与湾区学校合作的青少年艺术教育计划等

 


线上平台:微信小程序带你云游亚博

       世界在变,但人们对“连接”的渴望从未改变。亚洲艺术博物馆不仅致力于线下展览和教育项目的拓展,也积极拥抱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微信小程序,让全球华语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触摸六千年亚洲艺术的脉动。

       无论身处何地,只需打开微信,即可进入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数字展厅:浏览展览精选、参与线上导览、获取艺术背后的文化故事。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更新内容,跨越海洋与时差,将博物馆的核心使命延伸至数字世界。

一名观众正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参观。 图/Newscom

参观贴士
地址:2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开放时间:请查询官网实时更新
交通方式:
       地铁/BART/Muni:Civic Center站步行即达
       自驾:附近设有停车场,或可参考Google地图导航
       观光巴士:本馆位于多条旅游巴士自由上下路线之上


票务信息
成人 $20
青少年(13–17岁)、学生(凭证件)、长者(65岁以上) $18
儿童(12岁以下) 免费
亚洲艺术博物馆会员 免费每周四下午五点后成人票价 $10
每周四下午五点后(青少年、学生、长者) $8
每月的第一个周日 免费

参观者服务:415.581.3531
博物馆总机:415.581.3500
官网与购票:https://asianart.org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