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胡晓娟
图片:CNSphoto
2025年8月31日,德国萨尔布吕肯俱乐部的主场将迎来一位特殊的球员,因为他,世界乒坛刮起了一阵风暴,德甲门票提前一个月售罄,季票在3分钟内被抢购一空,官网因申请人数过多而暂停会员注册,俱乐部不得不增设临时看台应对观赛狂潮。
风暴的中心,正是中国乒坛名将樊振东,一位“年仅” 27 岁的乒坛超级全满贯得主,一个为了纯粹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热爱而即将远赴德甲的孤勇者。

樊振东在2024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颁奖仪式上。
从小胖到东哥
1997年,樊振东出生在广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五岁那年,为了能入选校乒乓队并解决学籍问题,他被父母送到少年宫学习乒乓球,小小的他仅仅训练了一周,球技就超越了苦练数月的同伴,教练们对着这个胖嘟嘟的小孩儿惊叹连连:“这孩子天赋极佳,手感超群,更难得的是会用脑子打球!”
樊振东从此开启他刻苦而自律的少年宫训练生涯,五年间,他只缺席了五天训练——三天因发烧,两天因水痘,其余时光全部献给了球台。在教练张敏眼中,樊振东不仅懂事,更有着钢铁般的自律:再疲惫也从不打折训练质量,每一次挥拍都在挑战自我极限。
2004年,7岁的樊振东拿下 “新苗杯” 青少年赛冠军,赛后他问教练:”以后能像马龙哥哥那样当世界冠军吗?” 教练拍着他肉嘟嘟的脸蛋笑答:”等你把 ‘ 肥仔 ‘ 的绰号改成 ‘ 东哥 ‘ 时,就差不多了。”
荣耀之门的开启是在2008年,11岁的樊振东被素有“冠军摇篮”之称的八一乒乓球队选中,八一队带给他更严苛系统的训练,也让他有幸与偶像王皓等国家队主力同场切磋,军旅生涯将他淬炼为意志更加坚定的战士,在他的字典里,“放弃”这个词近乎缺席,“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信念更成为他日后多次带伤作战的精神支柱。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1/4决赛关键一役,中国选手樊振东4:3战胜日本选手张本智和。
15 岁时,樊振东入选国家队,从此开始在乒坛闪耀星光。2013年,他首次参加全运会便收获男团冠军、男双冠军和男单亚军。同年,在国际乒联巡回赛波兰公开赛和德国公开赛收获男单项目冠军,成为巡回赛史上最年轻的男单冠军选手。此后几年,他在赛场上一路所向披靡,分别在世界杯和世乒赛上拿下冠军,以 21 岁的年纪便登顶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选手,站在了乒坛巅峰。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在队友止步 32 强的情况下,樊振东一人守全区,力挽狂澜最终夺冠,那一刻,乒坛超级金满贯的拼图终于完整,日本媒体称他为坚不可摧的“中国之壁”,而他面对记者只是轻描淡写:“球不落地,永不言弃。”
从被队员们戏称的“小胖”,到世界乒坛顶峰上的“东哥”,樊振东的成长史恰似他标志性的反手暴力抽击——以孤独为引,以坚韧为拍,在重压之下迸发出惊人而耀眼的能量。从业11年,拿到各大赛事的101块金牌,那些他童年吃过的苦、军旅生涯的淬炼,最终都化为赛场上的铠甲和荣光。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半决赛,中国选手樊振东4:0战胜法国选手费利克斯·勒布伦。
球台上的“暴力熊猫”
樊振东有一个有趣的绰号,叫“暴力熊猫”,精准地概括了他的球场风格——他的“杀招”反手暴力抽击,据测球速高达每小时170公里,他的正手弧圈球像出膛炮弹,经常迎面将对手打得连退几步。国际乒联曾统计,他扣杀时的肌肉爆发力接近短跑冠军博尔特的起跑瞬间,再加上他圆乎乎的外形和粗壮的手臂,笑起来又憨厚可掬,粉丝于是送上“暴力熊猫”的美名。
樊振东的这一套“暴力美学”打法曾让他在球场上势如破竹,九年前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决赛,20岁的樊振东用反手暴力拧拉轰击马龙的防线,那时的他如同“将军拔剑”,接发球清一色霸王拧,相持中凭借重炮进攻摧城拔寨。这种纯粹的力量美学让他在19岁便捧起世界杯单打冠军,却也逐渐暴露出缺陷——当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爆冷出局,樊振东猛然惊醒:“真真切切感觉到世界乒坛的进步,技术已不是最先进。” 年轻选手如张本智和、林昀儒的崛起,让他陷入“被所有人研究”的明处,暴力美学的独门绝技撞上技术围墙,过刚则易折。
2019 年的低谷成为他蜕变的熔炉。国乒教练组与他开启了痛苦的技改:发球从单一逆旋转转向半高抛、转不转、下蹲砍式等多种变化结合;接发球不再强拧,代以劈长、摆短等细腻控制;回球线路从单调直线升级为正手快带与刁钻斜线。最难的是节奏掌控——他必须学会轻重缓急的变奏,而非一味重锤击打。在2019至2020赛季,技改期的他输得“一塌糊涂”,却逐渐将乒乓球“变化”的精髓融入新的打法。
当2025年乒超赛场重燃战火,那个靠暴力碾压对手的“暴力熊猫”已蜕变为“变线的神”。面对超级新星林诗栋,他放短球打乱频率,对手准备摆短纠缠,他又暴力反撕大角度。看得网友叹服:“他像拿着遥控器操控比赛,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而赛后的技术统计揭秘了樊振东球技的蜕变:13连胜中78%的得分来自落点变化,反手变线直线成功率68%,关键分处理89%——每一组数字都证明了樊振东战术智慧的升级。

2013年10月,樊振东在天津东亚运乒乓球比赛中。
抵制“饭圈”乱相的斗士
成名给樊振东带来荣誉,也给他带来困扰,而疯狂的“饭圈”乱相,更给他带来长期的影响和心理创伤。
2023年4 月,一个疯狂的女粉丝在多日跟踪樊振东后,通过非法手段取得了他的备用房卡,并多次侵入房间翻动他的私人物品。这件事此后成为樊振东长久的阴影来源和职业分水岭,“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体育圈也能这么可怕”,两年后面对媒体再次讲述这件事时他仍然声音发颤,“我报警时手在抖,那是一切不安的开始。我从未想过,一名运动员会遭遇这样的恐惧。”
更荒诞的是,这件事还被某些粉丝美化为“为爱冒险”,疯狂的粉丝们并没有收敛,有人在论坛炫耀贩卖他喝过的矿泉水瓶,他的身份证和航班信息被明码标价贩卖,出行的机场通道被代拍堵死,镜头直接怼到了脸上,训练基地外的蹲守者将他的食堂就餐照实时传至粉丝群——以爱为名的绞索和隐私的坍塌,逐渐勒紧这位大满贯得主的脖颈。
他说自己逐渐得了一种人群恐惧症:比赛期间不敢进食堂,住酒店时不断检查门锁,听到观众席的快门声就想逃回休息室。网络暴力、“饭圈”行为加上紧密的赛程,让樊振东陷入严重内耗,备战巴黎奥运的关键期,他靠安眠药入睡,训练时如同“行尸走肉”,他试图调整自己,空闲时去看了一场演唱会,但没想到这又成了一个争议事件。有人批评他看演唱会耽误训练,极端粉丝的谩骂甚至从樊振东本人蔓延至家人,而那时候他父亲刚动完手术没多久。
他决定起身反击,他对越线的极端粉丝毫不退让地选择报警,他不止一次地公开发声:“那些以‘爱’之名伤害我的人,损害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整个团队的纯净。”“希望赛场能回归真实热血,希望真正热爱体育的人能迎来清朗的明天。”“体育不应该是饭圈的战场,而应该充满热爱、激情与团结。”

2024上海网球大师赛上,樊振东与张之臻组队“对抗”网球名宿费德勒与歌手陈奕迅。
远赴欧洲的孤勇者
魔障散去,力量归来,接下来樊振东闪耀巴黎,在奥运会拿下冠军完成超级大满贯,到达职业生涯的巅峰。随后的12月,他宣布退出世界排名,舆论哗然,有人解读为他对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强制高排名选手参赛的反抗,而他自己则解释是因为身心俱疲、急需调整休息而退出排名。
今年6月,樊振东宣布加盟德甲萨尔布吕肯俱乐部,震惊乒坛。在沸反盈天的舆论里,他坦言,“加盟德甲并非一时冲动,唯一目的,是重拾纯粹的赛场体验,以及和欧洲高手共同切磋技术。”
也许,樊振东是想借此远离国内疯狂的粉圈,找回那个清朗的比赛环境,也许,他是想借着欧洲赛场截然不同的训练理念、比赛氛围和不同风格的对手,来及时了解国际乒坛的技术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或许,他只是那个保持初心的乒乓少年,追求纯粹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竞技。
就像他说到为什么选择萨尔布吕肯:“2016年,我19岁时在萨尔布吕肯赢得了生涯首个大赛奖杯,而2025年我选择回到这里征战德甲。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希望成为乒乓球真正全球化的起点。”
8 月,樊振东即将远赴欧洲开启他在德甲的首秀,远走不是退却,而是以空间换尊严的战术迂回——萨尔布吕肯俱乐部满足了他唯一要求:“请务必保密住址”。在商业与窥私欲的夹击中,这位27岁的体坛名将以肉身作界碑,守护着竞技体育最后的纯粹性。快门声依旧刺耳,但球台前的孤勇者已学会在风暴中心从容挥拍:每一记击球都是对异化的“热爱”的宣战,每一次落点都是对纯粹初心的叩击。
他的故事早已超越胜负,成为体育精神关于勇气、热爱与纯粹的注释。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