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西海岸12所顶尖名校巡礼(美东篇)

采访、撰稿:余浅、张舒然、田佳蕾、沐槿、贾洛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思想净土 学术高峰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图/Shutterstock

        坐落于美国新泽西州历史悠久的普林斯顿镇,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简称PU)是全美乃至全球最具声望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作为常春藤联盟成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所大学之一,普林斯顿以其顶尖的本科教育、深厚的学术传统和高比例的诺奖级师资,吸引着世界各地追求卓越的学子。
        普林斯顿镇距离纽约市和费城均约一小时车程,地理位置静谧却不失便利。校园风格典雅,被誉为“全美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哥特式石材建筑与翠绿草坪交相辉映,厚重的学术氛围与安静的人文环境浑然天成,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求知与思辨。
        普林斯顿大学始终坚持“小而精”的教育理念,本科生人数不到6000人,但却拥有堪称奢侈的教育资源。学校极为重视师生互动,绝大多数课程由全职教授亲自授课,许多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都参与本科生教学。每位本科生都需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或研究项目,这是普林斯顿学术训练的核心特色。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图/Shutterstock

        在学术领域,普林斯顿在数学、物理、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方向长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众多知名研究机构,如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爱因斯坦就曾在此长期工作。普林斯顿的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SPIA)也享有极高声誉,培养出大量全球政界与智库精英。
        校园生活虽不喧嚣,却充满智慧与活力。学生社团涵盖文学、辩论、志愿服务、戏剧、模拟联合国等各类活动。独特的“Eating Clubs”(用餐俱乐部)制度,既是用餐场所,也是学生社交与思想交流的核心场域。此外,普林斯顿注重多元化与包容性,致力于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术机会与经济支持。
        普林斯顿不仅是一所学术殿堂,更是一座价值与责任并重的高等学府。其校训“Dei Sub Numine Viget”(“在上帝的庇佑下繁荣”)体现了学校对道德、正义与真理的追求。普林斯顿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在政治、学术、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包括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等杰出人物。
        在普林斯顿,追求真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责任。

“在真理与智慧的殿堂中探索”
校友推荐官眼中的普林斯顿大学

校友:Alexander Huang
物理学与公共政策双专业 2023届本科生

1.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普林斯顿,你会选哪三个?
        答:严谨、传承、纯粹。普林斯顿的学术精神像哥特式建筑一样庄重而深邃,这里对真理的追求近乎纯粹。

2.你最喜欢普林斯顿的哪个角落?有没有一段记忆至今还在脑海中?
        答:Nassau Hall前的炮台公园。深秋时,金黄的银杏叶落满草坪,我和教授曾在那里讨论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他说:“你看,这片叶子落下的轨迹,也是宇宙方程的一部分。”

3.普林斯顿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有没有特别的校园文化让你至今难忘?
        答:”Pre-rade”火炬游行——毕业前夕,全体毕业生举着火炬穿过校园,教职工在两侧鼓掌祝福。那一刻突然明白,自己成了这所大学三百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

4.普林斯顿的食堂如何,你最喜欢哪家餐厅或哪道菜?
        答:我喜欢Ivy Club的周日早午餐(虽然需要穿正装),但更常去的是Hoagie Haven的”Sanchez”三明治——那是熬夜写论文后的灵魂救赎。

5.在普林斯顿时有没有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物理系的“宇宙学导论”。Ed Turner教授在第一节课说:“在这里,你们要习惯两件事:承认无知,以及用数学写诗。”我的毕业论文就诞生在那门课的启发下。

6.作为学生,你在普林斯顿最“社牛”或最“社恐”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答:最“社牛”的是在Whig-Clio辩论社反驳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观点;最“社恐”的是第一次参加Eating Club的正式晚宴,差点用错餐刀。

7.毕业了再回忆普林斯顿的生活,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怀念每天穿过FitzRandolph Gate时,总会被那句“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的校训轻轻击中。

8.普林斯顿的多远环境和住宿学院体系对你有哪些影响?
        答:在Rockefeller College的四年,让我理解了何为“学术共同体”——凌晨两点在公共休息室,可能遇到哲学系同学和你讨论AI伦理,也可能被数学PhD拉着验证猜想。

9.你觉得普林斯顿的教育对你的职业或人生轨迹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它给了我“望远镜+显微镜”的思维:既能在政策研究中保持宏观视野,又能在科学问题上专注细节。通过“Bridge Year”项目在加纳的支教经历,更让我学会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10.如果现在有机会对当年的你,以及即将进入普林斯顿求学的同学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答:对当年的我:“别被那些大理石雕像吓住,它们见证过无数像你一样忐忑的年轻人成长为巨人。”对新生:“珍惜这里的每一场午夜讨论、每一次与教授共进午餐的机会——普林斯顿最宝贵的财富,永远是人。”

麻省理工学院(MIT)
工程技术领域创新的“永动机”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图/Shutterstock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于1861年创立,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查尔斯河畔,与哈佛大学隔河相望。它是全球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全球科技教育的领军者。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追求达到极致。从曼哈顿计划到现代人工智能,MIT始终站在科技突破的最前沿,以“解决全球挑战”为使命,塑造了独特的学术生态。
        麻省理工学院多个校区与科研中心散布于剑桥市核心地带,主校区占地168英亩。校园内,大圆顶是MIT的精神象征,顶部数字时钟每逢重要时刻会显示特殊图案;斯塔塔中心由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扭曲的几何造型象征 “打破常规的思维”,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所在地。

斯塔塔中心(Stata Center)。图/Shutterstock

        MIT在各大高校排名中稳居全球前列,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2,其多个学科堪称“行业标准制定者”。MIT每年投入超10亿美元科研经费,在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其中,在工程与技术领域十分突出,工程学院连续20年位居全美榜首,航空航天系更是拥有垂直风洞实验室,曾参与NASA火星探测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现有超过65个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所,约700家公司在教师和学生研究方面进行合作,推动了科研创新与学术生态的结合。努力创新的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510多个学生组织,其中跳伞运动俱乐部更是美国古老的大学跳伞俱乐部之一。
        MIT有1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1名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33名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获得者,8位菲尔兹奖得主、26位图灵奖得主。全美287名国家科学院院士,711名国家工程院院士,69名国家医学院院士,均从这里走出。

“找到热爱,做最好的自己!”
校友推荐官眼中的麻省理工学院

校友:Shen (Sean) Chen
运筹学系  2020届研究生

校友:Shen (Sean) Chen

1.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MIT,你会选哪三个?
        答:天才聚集地、起点、无上限。

2.你最喜欢MIT的哪个地方?有没有一段记忆至今还在脑海中?
        答:最喜欢建筑系,曾经和很多做建筑设计的朋友们一起参加MIT和哈佛的创业比赛/Hackathon, 在建筑系教学楼里熬过很多夜。

3.MIT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有没有“MIT式”的文化让你至今难忘?
        答:我参加了MIT的华人创业组织 (MIT CEO)并担任了Vice President, 主要负责对接创业者与风险投资, 并策划并发布了很多场与创始人/VC的对话访谈。我觉得MIT最独特的是它反传统、技术驱动的黑客精神, 到现在也一直在激励我不断前进。

4.MIT的食堂怎么样,你最喜欢哪家餐厅或哪道菜?
        答:食堂不怎么样,上学课程很紧张的时候一般就随便在食堂里解决。学校附近有一家餐厅叫Shanghai Fresh,我非常喜欢。

5.在MIT时有没有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之前上过一门课叫Embodied Intelligence, 这是一门博士级的课程,班上一共有大约15名学生,本科生占了一半,都是极具科研与工程天赋的人。这门课对我产生的影响有两点:任何所谓优秀在极致的天赋与热爱面前都会显得很渺小;我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并充满热情地追寻下去。

6.作为学生,你在MIT最“社牛”或最“社恐”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答:有机会担任了斯隆商学院的Director of Corporate Relations, 帮助策划并主办了MIT Analytics Speaker Series, 邀请并组织了很多商业领导力研讨会,邀请的嘉宾包括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微软、辉瑞、联合利华等公司的合伙人和高管。

7.如果你毕业了,再回忆MIT的生活,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跟小伙伴一起在校园里骑车穿梭,只为赶上下一个创业pitch的deadline. 非常怀念当年那种即使课业再重再累也不会放弃去抽出时间来打磨创业想法参加各种比赛的劲头。

8.MIT的多元环境对你有哪些影响?有没有哪个跨文化的瞬间让你印象深刻?
        答:MIT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环境,我的观点可能会和很多人不一样并且会有争议,我觉得多元环境是一个很适合让思想和观点发生碰撞,但是不一定适合于以高效的速度去落地想法并快速执行。从做事情以及团队协作的角度, 不能为了多元而多元。

9.你觉得MIT的教育对你的职业或人生轨迹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是在课外学到的?
        答:MIT教会了我要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你在一个都是优秀的人群的环境中,难免会有同辈压力以及自我怀疑。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要不断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坚定不移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10.如果现在有机会对当年刚踏入MIT校园的你,以及即将进入MIT求学的同学各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答:放下过去对于优秀的成见,去找到自己的热爱,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准备开干!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常春藤上的“天花板”

哈佛大学校园(Harvard Yard)。图/Shutterstock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Harvard”,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有近400历史,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哈佛”之名,是为了纪念一名为学校作出巨大捐赠贡献的年轻牧师约翰·哈佛。
        哈佛大学拥有多个校区,其中剑桥校区是主校区,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校区。哈佛大学还距麻省理工大学仅3公里,开车8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这一片区聚集了东北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卫斯理女校、号称犹太人哈佛的布兰迪斯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因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全球知名的学术城。

哈佛大学纪念堂(Harvard Memorial Hall)。图/Shutterstock

        哈佛大学由十所学院以及一个高等研究所构成,有50个本科专业、134个研究生学位,和32个专业学位,学科门类齐全,拥有法学、商学、医学、工程、教育、文学、理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院和研究机构,其中世界闻名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独特的小班教学,每门学科学生人数从50到500人不等,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此外,哈佛学院还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哈佛大学在全球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不仅是美国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世界精英的摇篮。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列第3;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作为全球顶尖学府,得益于哈佛的优秀硬件设施、体制、学术氛围,哈佛大学培养了多项国际大奖的获得者,其中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14位图灵奖得主。
        美国第44任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荣获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等等世界名人都毕业于此。

“人生答案在每一次真实的心跳里!”
校友推荐官眼中的哈佛大学

校友:Olivia Liu
管理系 在读研究生

校友:Olivia Liu

1.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哈佛,你会选哪三个?
        答:多元、挑战、蜕变。哈佛像一面万花筒,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这里相遇,思想的碰撞每天都在发生。

2.你最喜欢哈佛的哪个地方?有没有一段记忆至今还在脑海中?
        答:哈佛广场傍晚的长椅,尤其是秋天落叶的时候。那种既松弛又充满灵感的氛围让我至今记得。

3.有没有“哈佛式”的文化让你至今难忘?
        答:我参加过哈佛的 Women in Business Conference,和这些女性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既温柔又有力量的领导方式——她们谈商业策略时逻辑缜密,谈人生选择时又真诚坦率。

4.哈佛的食堂怎么样,你最喜欢哪家餐厅或哪道菜?
        答:Science Center 楼下物美价廉的烘焙点心和咖啡还不错,因为很节省时间。这个地方更像是流动的社交点。

5.在哈佛时有没有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有一位教授曾在课后对我说:“You already think like a leader—now you just need to own the room.”这种鼓励让我在从此以后的每一次模拟商业谈判和案例分析中表现得很自然——不是争夺主导权,而是创造共赢。

6.作为学生,你在哈佛最“社牛”或最“社恐”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答:最“社牛”的一次,是在全校活动上主动上台发言,与几百人分享观点;其实大部分时间我都不会非常社恐,只是有一些时刻我会更像倾听者。

7.如果你毕业了,再回忆哈佛的生活,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未来一定会很怀念与那些极其聪明、充满热情、背景迥异但又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的深厚友谊。夜晚的 Widener Library,室外飘着雪花,朋友坐在身边,我们都安静地各自忙碌,偶尔抬头对视一笑。离开了那个特定时空的“气泡”,再难复制这种浓度和密度的智识与情感共同体。

8.哈佛的多元环境对你有哪些影响?有没有哪个跨文化的瞬间让你印象深刻?
        答:让我学会了真正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有一次和来自南美的同学准备演讲,他提议用家乡的音乐作为开场,台下的观众随着节奏鼓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文化融合的力量。

9.你觉得哈佛的教育对你的职业或人生轨迹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是在课外学到的?
        答:它让我具备了全球化的思维和跨领域合作的能力,学会了在高压环境下平衡生活、管理精力,也学会了什么是高质量的人脉——那些能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朋友。

10.如果现在有机会对当年刚踏入哈佛校园的你,以及即将进入哈佛求学的同学各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答:对即将求学的同学:Join it. 尽情去享受肆意的青春吧。对刚踏入哈佛的你:未来的你会过的很充实。珍惜时间,敢于争取一切机会。答案不在成绩单里,在每一次真实的心跳里。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美国总统的“摇篮”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校园。图/Shutterstock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简称“Yale”,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美国大学协会的14所创始院校之一,也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成员。耶鲁大学最初由康涅狄格州的公理会教友于1701年创立,15年后才迁至纽黑文市。
        耶鲁校园也是难得的建筑艺术天堂,校园内更有260座不同历史时期风格的建筑,被誉为“美国最美丽的城市校园”。其中,大多数古建筑是建于1917-1931年期间的哥特式风格,最古老的一幢建筑属于佐治亚风格,建筑上大量的浮雕展现了美国不同时期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校园。图/Shutterstock

        耶鲁大学专业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物理科学、医药健康、生物科学、工程6大领域,其研究或专业学科的课程模式也各具特色。其中,最重点学科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生命科学,三项最热门专业是生物学、历史学和经济学。人文学科是耶鲁大学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世界排名中位列前列。
        耶鲁大学对本科教育质量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秉承博雅教育模式,提供了丰富的主修课程,并采用住宿学院系统。每年,超过65个系和项目为本科生提供超过2,000门课程,许多课都是由耶鲁最优秀的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科学家、美术家、作曲家、诗人开设的,学术气氛极其友好活跃。
        耶鲁大学堪称“总统的摇篮”。在历任美国总统中,有5位毕业于耶鲁: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杰拉尔德·福特、老布什、比尔·克林顿和小布什。克林顿更因在耶鲁法学院与希拉里相遇而留下了一段政坛佳话。此外,耶鲁还培养了1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校友和教授中还有65人获得诺贝尔奖;5位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和3位获得图灵奖,凸显耶鲁在基础科学研究的领导地位。

“大胆探索人生新大陆!”
校友推荐官眼中的耶鲁大学

校友:Olivia Hu
统计系 在读博士生

校友:Olivia Hu

1. 如果用三个词形容我心中的耶鲁,你会选哪三个?
        答:自由、多元、启发人心。

2. 你最喜欢耶鲁的哪个地方?有没有一段记忆至今还在脑海中?
        答:Kline Tower(KT)是统计系的大本营,也是我的第二个家。这里有同学、朋友、导师——一个温暖又紧密的“小社区”。每天都在去学校的路上我都很开心,期待着就是在KT遇见大家。

3. 有没有“耶鲁式”的文化让你至今难忘?
        答:参加过 Yale Symphony Orchestra 的万圣节音乐会——乐手穿着各种奇装异服演奏,台下笑声与掌声不断。那是我第一次切实感受到“耶鲁式的自由与幽默”。

4. 耶鲁大学食堂如何,有没有推荐的餐厅或者菜式?
        答:耶鲁各个residential college 都有自己的 dining hall。每周四的 chicken tender 是我的必吃。最爱 Franklin(离KT最近),尤其是他们的clam pizza——拜托以后多放点蛤蜊!

5. 在耶鲁时有没有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我十分崇拜我的导师杨老师,不仅学术造诣深对学生认真负责,更在我职业规划迷茫、焦虑、不自信的时候,给了我非常真诚的鼓励和实用的建议。希望我未来也能不辜负他的信任!

6. 最“社牛”或“社恐”的经历是什么?
        答:社牛时:吃饭路过Tsai City 活动,没准备就脑子一热冲上台 pitch 我们的产品,事后还和感兴趣的观众尬聊。社恐时:去了一个完全不认识人的舞会,结果默默站在角落,把巧克力草莓全吃光了。

7. 如果你毕业了,再回忆耶鲁的生活,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我最会怀念的是从 KT 走向餐车的那条路。四年里,无数个中午,我和朋友或教授并肩一起走过。年复一年,这条路我走了四年。酸甜苦辣咸,都在这里了。

8. 耶鲁的多元环境对你有哪些影响?有没有哪个跨文化的瞬间让你印象深刻?
        答:系里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和他们成为朋友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与问题。

9. 你觉得耶鲁的教育对你的职业或人生轨迹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是在课外学到的?
        答:耶鲁自由、鼓励探索的氛围,让我有勇气不断尝试新事物,走出既定的轨道,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未来方向。

10. 如果现在有机会对当年刚踏入耶鲁校园的你,以及即将进入耶鲁求学的同学各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答: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把眼光、判断和规划局限在“预设的好路”上。大众意义上的“好”,不一定适合你,也不一定能释放你的全部潜能。重新思考,大胆尝试,走出既定的范式——你的未来绝不只有一条路,耶鲁能带给你的,是一个让你主动出发、探索“新大陆”的平台。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以科学为刃 为世界解题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图/Shutterstock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简称JHU),是一所以研究见长、以科学严谨著称的顶尖私立大学。自1876年创校以来,JHU始终站在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的前沿,开创了“研究型大学”这一现代大学的模式,被誉为“美国现代科研教育的摇篮”。
        巴尔的摩是美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东西海岸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JHU主校区Homewood Campus环境清幽,建筑古朴,绿树成荫,与其严谨学术气质相得益彰。而医学、公共卫生与护理相关学院则集中在市中心的“东巴尔的摩医学园区”,那里坐落着全美闻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
        JHU在全球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尤其以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国际关系、天体物理和神经科学等领域领先全球。旗下的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学院,汇聚了大量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顶尖人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更是培养出无数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行业先锋。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图/Shutterstock

        作为全球首创的研究型大学,JHU高度重视科研投入,长期稳居全美大学科研经费排行榜第一位。其科研机构遍布全球,涵盖医学、天文、工程、国际事务等多个领域,包括著名的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高等国际研究学院(SAIS)。JHU也承担着NASA、NIH、美国国防部等机构的大量项目,是美国国家科研体系的重要支柱。
        在教学方面,JHU注重跨学科合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在灵活的课程体系中自由探索兴趣方向,在本科阶段即参与顶级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获得与世界一流学者共事的宝贵机会。尽管以研究闻名,JHU仍保持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其小班教学、学术导师制度和个性化指导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园文化内敛、务实、重视实证精神。学生们在科研、政策、健康、国际发展等领域不断拓展影响力。作为“行动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JHU校友遍布全球,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政府高官、企业家及知名记者等。

“更有底气和信心面对挑战”
校友推荐官眼中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校友:Yunqi Huang
金融数学专业 23届研究生

校友:Yunqi Huang

1.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JHU),你会选哪三个?
        答:开放、包容、多元。

2. 你最喜欢JHU的哪个地方?有没有一段记忆至今还在脑海中?
        答:我最喜欢JHU Woodworth 的图书馆。那里记录了我每个考前奋斗的夜晚,以及每次大家突击赶due的日子。十分怀念。

3. JHU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有没有“JHU式”的文化让你至今难忘?
        答:JHU每个学期末会举办活动,有很多Booth大家可以排队领取只属于JHU的单品。还有好吃的冰激凌、热狗、棉花糖等。在表演结束后还会给大家放烟花!!!那是每次学期末最治愈的时刻。

4. 据说JHU的食堂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家餐厅或哪道菜?
        答:最怀念图书馆门口的cafeteria。那里总是有好多好吃的面包和蛋糕。

5. 在JHU时有没有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对我来讲最有深远影响的一节课是一开学的investment的课。我本科时候很少接触derivative、option等金融名词。那节课打开了我financial math的世界。

6. 作为学生,你在JHU最“社牛”或最“社恐”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答:在seminar meeting,对教室里300多人讲述暑期是实习的全过程。

7. 如果你毕业了,再回忆JHU的生活,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最怀念的是在考前和大家一起复习奋斗的日子。

8. JHU的多元环境对你有哪些影响?有没有哪个跨文化的瞬间让你印象深刻?
        答:在cafeteria前面和同学们一起聊天,聊旅行,聊未来,开阔了很多对人生的新想法、新思路。人生不止奋斗和工作,还要享受每个瞬间。

9. 你觉得JHU的教育对你的职业或人生轨迹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是在课外学到的?
        答:给了我面对困难时更大的底气与自信。

10. 如果现在有机会对当年刚踏入JHU校园的你,以及即将进入JHU求学的同学各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答:欢迎你们来JHU,Woodworth记得注意安全!好好享受学生生活,体验多种实习机会,享受人生。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世界十字路口的学术殿堂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图/Shutterstock

        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上城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简称CU),是全美最古老、最具声望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作为常春藤联盟的重要成员,哥大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城市资源优势与全球影响力,吸引着无数追求卓越的学生和学者。
        哥伦比亚大学主校区坐落在纽约市的晨边高地,邻近哈德逊河和中央公园,校园以古典与现代并存的建筑风格闻名。宏伟的巴特勒图书馆、矗立于校园中心的罗马式圆顶Low Memorial Library,以及哥大标志性的Alma Mater雕像,共同构成了一座兼具人文气息与历史厚重感的学术殿堂。
        纽约,这座“世界的十字路口”,为哥大提供了几乎无与伦比的城市资源。华尔街、联合国、各大媒体机构与艺术中心环绕周边,为学生在金融、传媒、国际事务、科技和艺术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与实践机会。哥大被誉为“城市中的大学”,也是“世界连结纽约的门户”。
        哥伦比亚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世界领先地位。新闻学院以颁发“普利策奖”而闻名于世,法学院是全球顶级的法律学府之一,商学院与华尔街联系紧密,医学中心及工程学院研究实力雄厚。哥大的文理学院设有独具特色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强调跨学科的思维训练与人文素养培养,至今仍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典范。
        校园生活兼具活力与多元,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学习与成长。校内社团众多,涵盖政治辩论、文化交流、戏剧表演、创业孵化等多个领域。哥大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与全球议题,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国际视野。
        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涌现出多位国家元首、诺贝尔奖得主、奥斯卡导演、科技创新者与思想领袖。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知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正如其校训“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在你的光中,我们将看到光明”)所示,哥伦比亚大学始终致力于在真理与知识的照耀下,引领全球思想与社会前行。

“一个让你哭,也会让你笑的地方”
校友推荐官眼中的哥伦比亚大学

校友:Ashley Zhang
应用语言专业  2024届研究生

校友:Ashley Zhang

1.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哥大,你会选哪三个?
        答:压力,成长,融合。哥大最不差的就是才华横溢且勤奋的人,这种无形的竞争感让我时时刻刻都倍感压力,而压力也促使我快速成长,也让我选择了融合。

2.你最喜欢哥大的哪个地方?有没有一段记忆至今还在脑海中?
        答:我最喜欢哥大主校门斜对面的Shake Shack汉堡店,那里承载了我无数温暖且平凡的记忆。我也很喜欢Butler Library大草坪,那里感觉阳光明媚很有生命力。

3.有没有“哥大式”的文化让你至今难忘?
        答: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因为巴以战争引发的浩浩荡荡的游行了。很多抗议的学生在草坪上安营扎寨,大量的示威者聚集在校园内外,抗议声,警笛声清晰的穿透了教室墙壁。

4.哥大吃得如何,有什么推荐餐厅吗?
        答:哥大食堂吃过一次,实在不太合胃口,附近的餐厅有家叫Junzi Kitchen(君子食堂)的店我和朋友当时经常去,他家的改良版葱油拌面狮子头是我非常喜爱的。

5.在哥大时有没有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的SLA教授Dr. Hoa Nyugen。Dr. Hoa得知我的亲人离世的情况后,给予了我非常多的鼓励和关怀。她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教授,一个真正在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的好老师。

6.作为学生,你在哥大最“社牛”或最“社恐”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答:虽然我平时是E人,但在哥大的第一个学期却完全变成了一个“社恐”,精神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巨大。

7.如果你毕业了,再回忆哥大的生活,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最难忘的是毕业典礼上,当听到老师念我名字时,我深深意识到,这一切,不论好的坏的,都要告一段落了。

8.在哥大,有没有哪个跨文化的瞬间让你印象深刻?
        答:最让我不适应的就是纽约人的“冷漠”了。他们进门时很少为后面的人撑门,这一点和热情的加州人大相径庭。还有,纽约人乱穿马路也很让人抓狂。

9.你觉得哥大的教育对你的职业或人生轨迹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是在课外学到的?
        答:我觉得哥大的这段经历教会我最大的就是成长,不仅是在学校里学的,更重要的是独自一人如何在陌生的城市立足。学会自洽,懂得谦卑。

10.如果现在有机会对当年刚踏入哥大校园的你,以及即将进入哥大求学的同学各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答:我想对当年的自己说,你做了正确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有它的意义,现在你已经通关晋级!我也想对即将进入哥大求学的同学说,欢迎你来哥大!这是一个会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成长的地方。

点击跳转:美国东西海岸12所顶尖名校巡礼(美西篇)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