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无方大同 再会,特别的人

记者|王仲昀

  3月的第一天,上海气温飙升到29°C。春风拂过,空气中甚至有一丝夏天的热度。人们不愿意放过这样的好天气,纷纷走出户外,想要痛快告别冬天。
  这一天人们告别的也许不只有冬天,还有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方大同。这位华语乐坛知名唱作人自己创办的音乐厂牌“赋音乐”发布消息称: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顽疾5年,方大同于2025年2月21日早晨,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多方大同的歌迷,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明明他在2024年10月18日刚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明明他在半个月前的情人节还在微博上与网友分享了新歌;明明他在2024下半年采访中还表示,自己还有许多音乐上的梦想和创意。以上种种,都让人为他的猝然离世感到错愕和震惊。

黑框眼镜,全能唱作人,是方大同最为人熟悉的标签。图/Newscom

梦想家

  在方大同去世后,对于想要了解他的人而言,尤其是他这些年来的近况,《梦想家The Dreamer》是一扇直接的窗口。
  “不管窗外是否下雨,邻居是否在装修,当身体状态允许,我就会拿起麦克风,直到专辑创作完成。我在歌曲中找到安慰,希望你也是。”2024年10月18日,方大同时隔8年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梦想家The Dreamer》。在专辑的实体CD封面上,方大同写下了这段话。
  对于上线的新专辑,歌迷们惊喜又意外。意外在于,2016年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厂牌,一连发布了双碟专辑,方大同当时表示想要更多地转向幕后,扶持一些新人。他为此发出了宣言,称不会再有原创专辑。
  转向幕后的方大同,不仅一直没有新专辑,更是几乎处于“半隐退”的状态。行程低调,和较少的媒体曝光量,他留给公众的印象多是神秘。关注他的歌迷,大概了解他身体欠佳,并未有更进一步的消息。《梦想家The Dreamer》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与歌迷见面,他对此的解释是,这些年来自己仍有一些感受和思考,需要用音乐来表达。

《梦想家The Dreamer》被网易云音乐评为“2024年度最热华语专辑”。

  方大同说:“我的目标是创作一张能给人带来安慰的专辑。近年来,在世界的一片混乱中,我从生活简单瞬间、青春记忆、时光流转的反思以及那些让我觉得怪趣的事物中获得启发,而创作歌曲之过程中找到了安宁。”
  专辑上线的那一天,知名音乐博主“周杨HOPICO”发布了自己对方大同的专访视频。视频长达45分钟,是方大同迄今最后一次公开接受采访。在采访中他透露,2021年年初,自己生病了,一直处于治疗状态。
  因此,新专辑是一次“病中专项”。专辑一共10首歌,是方大同在生病的不同阶段录制的。在与“周杨HOPICO”正式分享每首新歌的创作之前,方大同面对镜头,谈到了他如何在生病状态下坚持创作了新专辑:“(2021年之后)我慢慢地偶尔编一下曲,停一下,再编一下,再停一下。2022年我就不管太多了,总之我有点精神的时候,可能就(每天)抽四五个小时,慢慢地做一张专辑出来。”
  至此,人们明白了《梦想家The Dreamer》CD封面上那段话的含义。当高强度的持续创作不再可能,方大同尽可能抓住生活中那些零散的片段。在起床后,睡觉前,在餐桌边,他不用去专业的录音棚,随手拿起麦克风和吉他,完成了自己想要表达的音乐。

2025年元旦,方大同在微博上祝网友新年快乐。直到去世前一周,他仍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图/微博@方大同

  方大同2016年发布倒数第二张专辑时,短视频远不如今日兴盛,人们对于长视频和长歌曲的接受度远高于现在。而在2024年底,在公众生活被短视频包围的时代,《梦想家The Dreamer》被网易云音乐评为了“年度最热华语专辑”。歌迷们更是不吝惜赞美之词,认为这是一张“神专”。
  《梦想家The Dreamer》的神奇在于,它一方面反映了方大同在病痛中坚持创作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淋漓地展现了方大同对音乐的理解。专辑虽和以往的作品类似,10首歌曲风格各异,电子Funk、中国风以及方大同最拿手的R&B(节奏布鲁斯)应有尽有。但更特别的是,方大同在演绎这些歌曲时,vocal同样有差异。有些片段,他年轻健康时的轻快洒脱一闪而过;另一些片段,则传来明显的沙哑。
  方大同并没有回避自己声音上的瑕疵。在接受“周杨HOPICO”采访时,他说自己因为呼吸道的病痛,进而影响了发声。《回留》这首歌,是他认为在新专当中vocal最有瑕疵的一首。但塞翁失马,当人变得衰老,嗓音不再清澈透亮,受制于某些条件,反而会在创作上找到另一种状态。“如果是以前的我,会有一个‘套路’唱法,但我未必觉得那种唱法,对于这首歌来说,是我想表达的。”

创作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方大同。图/Newscom

Love Song

  很多“90后”是听方大同的歌长大的。
  方大同的作品传唱度很广。在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不熟悉他的人,找来他的歌,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在某个场合听过;熟悉他的歌迷,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的作品。细细看去,人们分享的歌都不尽相同,每个喜爱他的人都有自己的缘由。
  李宗盛曾经说,自己是方大同的粉丝,“他是年轻一辈音乐人当中,能够完整传达西方音乐讯息的代表人物。”如此高的评价,和方大同早期的音乐熏陶密不可分。
  1983年,方大同在美国夏威夷出生。他的母亲是从事中英翻译工作的中国人,父亲是美籍华人,也是一位乐队鼓手。用他的话说,自己还在母亲肚子里或许已经受到音乐影响。
  5岁那年,爱上唱歌的方大同随父母移居上海,在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就读。上海的童年生活,给方大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名后,他在录制娱乐节目时特意回到自己小时生活过的地方。专辑《橙月》的封面照片,也是他在上海绍兴路拍摄。
  14岁时,方大同又和家人搬到了香港。青春期的方大同,深受西方R&B和Soul(骚灵)音乐浸染,开始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
  15岁那一年,“小方”不再满足于听卡带或弹吉他,开始尝试词曲创作,并给唱片公司寄去自己录制的小样。被唱片公司以“年纪太小”婉拒后,他在17岁得到了华纳唱片的认可。
  2005年,方大同以专辑《Soul Boy》出道。这张专辑融合了灵魂乐与中国风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方大同与华语乐坛,在距今20年前的时代中互相成就。2005年前后,周杰伦已经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七里香》和《东风破》等歌曲在大街小巷都能听见,是绝对顶流。资历更老一些的陶喆,是乐坛公认的“R&B教父”。周陶二人打开了乐迷对R&B的认可局面,所以方大同刚出道时被许多人称作“小周杰伦”“小陶喆”。除了周陶,当时王力宏、潘玮柏和林俊杰,也都处在自己的唱作巅峰期。那是华语乐坛最好的时代之一,也是最后的黄金期。
  从首张专辑开始,方大同以一年一专辑的速度,稳定持续地不断推出传唱度高而风格独特的歌曲。2008年,方大同凭借专辑《未来》入围了第19届台湾金曲奖,获得当年叱咤乐坛流行榜(由香港商业电台主办的音乐类颁奖典礼)最佳男歌手金奖、唱作人金奖、作曲人奖。
  2009年,方大同选取了一些自己从小喜爱的经典中英文歌曲,重新演绎,推出了一张翻唱专辑——《Timeless可啦思刻》。带有R&B风格的《红豆》,成为继王菲的原唱版本之后另一个被很多歌迷喜爱的经典之作。很多人了解方大同,正是源于这首《红豆》。
  R&B和Soul奠定了方大同的音乐风格,而情歌似乎是他占比最高的曲目。《红豆》《三人游》,以及早期的主打歌《爱爱爱》《Love Song》,这些都是情歌。有人做过统计,方大同歌词中最高频出现的词分别是“爱”和“love”。
  2011年,方大同发布了专辑《15》,“15”意在表达他从15岁开始接触吉他。在这张专辑里,他用吉他致敬了喜欢的歌手。除了吉他演奏堪称炫技,这一时期方大同的作品层次显然更丰富,乐器音色在搭配选择上细致考究,录音混音有了国际范。
  2017年,凭借《JTW西游记》,方大同终获台湾金曲奖青睐,成为张学友、陈奕迅之后,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香港男歌手。不过和前二者有所不同,方大同被称作“不唱粤语的香港歌王”。

2011年,方大同在湾仔香港艺术中心。图/Newscom

特别的人

  如果你也喜欢安安静静地听人唱歌,很难不被方大同引起共鸣。
戴着黑框眼镜,瘦瘦高高,喜欢穿衬衫和西装,坚持吃素,有些冷幽默,这些都使得方大同在歌迷眼中成为了一个长期纯粹的人。
  在方大同的微博里,他分享过妈妈泡的茶,自己做迷迭香蜂蜜口味冰淇淋,还会把牛油果和香蕉摆出笑脸的形状。疫情期间,他专门为面条写了一首歌——《面面》,歌词有些无厘头的俏皮:“来切一点点葱花备用/再来一点点蒜蓉备用/要切一点点香菜/有很多人不喜欢好害怕/但是我非常喜欢/不喜欢就别放/要准备酱油/香油有时叫芝麻油/最近买的辣油/再放几勺盐/然后一勺甜/不放猪油因为我吃素/这是我的阳春/面面。”
  在方大同突然离世后,悲伤的情绪难免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蔓延开来。但或许是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写满了轻灵、松弛和潇洒,悲伤之余,歌迷们不忘平静地接受,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和他道别、致敬。
  人生的最后一张专辑里,他在歌曲《才二十三》中描写衰老,记录时间的流逝:“我认为我们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以雅致得体的态度去走完生命之路。”
  3月1日,方大同悼念仪式完成。悼念现场,每个人都收到一份手卡,卡片上是方大同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信息:“在我人生中的这个特别时刻,万事停滞不前,给予了我充分的时间去反思过去、认真思考眼前的一切,并幻想未来。《梦想家》(The Dreamer)这个名字象征着,即使面对疾病和人生的种种挑战,我依然在这里,充满了创造的意境和满怀的梦想。祝你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怀抱梦想,持续努力,成长进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即便是最后的告别,方大同仍表现得非常“正能量”。与病痛对抗的这些年,他的微博里从来没有生病的痕迹。而就在生前最后那次访谈里,方大同还和歌迷约定,早日在演唱会相见,因为自己有许多音乐梦想。
  如今在春风吹来的日子里,方大同永远离开了。不过按照他自始至终的轻盈,难过不应是这种时刻唯一的情绪。因为每当春风再来时,人们还会想起他。

(本文获新民周刊授权转载,内容有删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新民周刊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