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陆若云
图 | CNSphoto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普洱市那柯里茶马驿站已经迎来第一缕阳光,来自各地的游客与牵着骡马的当地人擦肩而过。你捧着一杯普洱茶,杯中倒映的不仅是云雾,还有马帮队伍们的汗水、茶叶与丝绸的互易、各少数民族的文明……

云南普洱市那柯里村茶马古道遗址。
一条古道如何改写贸易密码
2007年,“普洱茶”与“股票”“房奴”并列成为当年中国的三大热词。殊不知,凭借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普洱茶在古代也是一种“硬通货”。
唐宋时期,普洱茶受到了藏族同胞的喜爱。因为藏族人日常饮食以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粮食则以青稞为主,这种膳食结构,使得“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由此成为了生存必需品。
而中原王朝缺少战马,汉族以农耕为主,可以放养马匹牛羊的草原和牧场十分有限。马匹在当时不仅是武器,也是快速的交通工具,所以马匹对汉族来说,始终是稀缺物资。
由此双方一拍即合:用云南、四川的茶叶,换青藏高原的骏马,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从此诞生了绵延不绝的茶马互易。可别小瞧了这场物物交换——明朝要用60斤茶换1匹马,往前追溯至唐朝,能用1斤茶换1匹马!

历史图片:行走在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悬在茶马古道上的心跳
就是这场“以茶换马”的“互市”,带出了“古道”,历史上称之为“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壮阔的,对于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来说,更是一条充满了艰险的征途。想象一下,无法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硬是人背马驮几百斤的茶砖,翻越重重雪山,在悬崖峭壁、湍急水流间,用生命踩出一条历史轨迹。
三条主线之一的滇藏茶马古道,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普洱等)出发,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由芒康进入西藏,过昌都、林芝、拉萨等地,再从江孜、亚东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等国。这一线路必须穿过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砻江,跨越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要体验热带雨林和雪山的冰火两重天!
当日本人的炮火将当时唯一的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截断,古道还化身“生命线”,负责把国际援华物资送往前线,后期茶马古道的运输成了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道路,有着改变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驮有普洱茶的马帮行走在茶马古道上。
一片树叶,修炼成普洱“活化石”
云南普洱承载着茶马古道的马蹄印记,凝结着时光沉淀的琥珀色泽,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茶”。从马背驮出的山野珍品,到享誉世界的东方瑰宝,普洱茶以其独特的生命轨迹,在茶盏中演绎着跨越千年的味觉传奇。
生茶和熟茶,如同普洱双子星,性格迥异却又血脉相连。
生茶,采摘自云南的高山茶园,经过简单的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毛茶,茶性很烈,口感带着一股生猛劲儿,不适宜品饮。需要时间沉淀自然存放一阵,口感会变得醇厚。

普洱市墨江县的哈尼族妇女正在采茶。

云南普洱某茶厂的茶人们正在炒制普洱茶。
熟茶的诞生有个小故事:在当时,为了方便普洱茶的远途运输,茶人发明了紧压制作茶饼的加工方式。在运输过程中,茶饼经常被淋湿、发酵,有时候在马背上自行发酵长达数月或半年。但让茶商们意想不到的是:抵达目的地后,茶汤也从最初的绿色变为红色,滋味也由苦涩刺激变为甘醇厚滑,普洱熟茶由此诞生。
熟茶的制作工艺比生茶复杂很多,需要经过渥堆发酵这个过程,再蒸压成紧压茶。简单来说,就是把茶叶堆在一起,撒上适量的水,让茶叶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发酵,如同给茶叶做了一次“桑拿”,茶叶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变红,口感也变得醇厚。
工艺不同,韵味自然也不同。好原料的生茶,喝起来有股山野的清新与锐利;经过多年陈化的老生普,会更加甜滑,回甘迅猛,茶气十足。而熟茶则更看重茶汤的醇厚,香气也为陈香味。

普洱市那柯里村茶马古道示意图。
重走滇藏茶马古道
普洱是一座因茶而改名的城市,在2007年之前叫思茅。普洱市宁洱县可谓是茶马古道的源头。
宁洱县有一座著名的里程碑:茶马古道零公里碑,象征着茶马古道的起点,记录着普洱茶从“边地土贡”到“皇家御品”的蜕变历程。
同样位于宁洱县的那柯里,曾是马帮翻山越岭的黄金驿站,有“桥旁的好田地”的寓意,村口巨石上刻着的“大茶马古道示意图”如今作为历史的守望者,仍透露着昔日的辉煌。古道青石板上的蹄印深陷,仿佛还能看见昔日马帮们驮着茶饼,日行20公里在此歇脚,仿佛还能听见马铃叮当、茶商的谈笑声和驮夫的喘息声。

普洱市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如果说普洱代表了产茶区,那大理既代表了茶区,也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交汇点,丽江则是滇藏线上重要的茶马重镇。
行至茶马古道大理段,凤阳邑村位于大理主城区和古城之间,村子背靠苍山,眺望洱海,昔日一队队马帮穿行于此。时至今日,马帮路过朝拜祈福的佛龛、供马帮驻足休憩的马店、马匹休息饮水的饮马井,仍能找到大量痕迹。
“北有敦煌,南有沙溪”,沙溪古镇,坐落于大理剑川县,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其在茶马文化史书的地位毫不逊于敦煌。
寺登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也是沙溪贸易交易的地方。踏上寺登街,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集市:马帮们驮着茶叶等货物络绎不绝,商人们热闹地赶着集;中央的古戏台上,音乐悠扬,白族姑娘翩翩起舞;千年古刹兴教寺里香火缭绕,钟鼓齐鸣。

位于丽江的束河古镇,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集散地。
还有位于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的古镇,也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保留了很多茶马文化遗迹,如四方街、青龙桥等。到丽江得吃一吃地方特色小吃——丽江粑粑,因携带方便和“云南十八怪,丽江粑粑摆不坏”,成为马帮们赶路的首选干粮。丽江人出门前都要炕好一摞丽江粑粑,在赶路过程中,这一小吃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茶马古道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通道,更是中华文明拓展边疆的微观史诗。当我们品尝一杯陈年普洱,吞咽的不仅是时光沉淀的味道,更是驮着茶叶征服雪山的山河力量!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