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川茶 感受千年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四川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好山好水,孕育和滋养了四川千年茶文化。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四川蒙山植茶七株,从此开始了中国人工种茶的历史。西汉时期,四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商品茶叶和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绿茶、黄茶、黑茶制造工艺最早也在四川形成。

        进入新时代,四川把茶产业确立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做强茶科技。如今,建立了以“天府龙芽”省级区域品牌为引领,“峨眉山茶”“蒙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等地方区域品牌为支撑的川茶品牌体系,发展了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黑茶为辅的特色产品体系。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中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了绿茶、红茶、黑茶等多个传统制茶技艺,充分展示了中国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四川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动下,四川茶叶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不仅得到传承,更有生态种植、现代加工技术等创新模式的融入。四川茶叶综合产值已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茶叶生产规模、茶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雅安市名山区万亩茶园。 图/亚璇

四川产茶 更产好茶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句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茶联,给了四川雅安蒙顶山茶至高无上的赞誉。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载种七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历史。此后,一代又一代茶农在此耕作培育,让雅安蒙顶山茶自唐开始就成为贡茶,一时成为茶中之王。2022年,故宫博物院将现存的贡茶实物进行整理,发现来自11个省的50种贡茶中,四川有11种,其中8种就来自蒙顶山。从七株茶树到百万亩茶园,从昔日贡茶到“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雅安茶农一直在默默耕耘。

        “蒙山茶”是雅安绿茶的代表,特色名茶品种主要包括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蒙山毛峰等。“蒙山茶”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茶叶呈现出清香、鲜爽、醇厚、回甘等特色,也将雅茶的品质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南路边茶”则称“藏茶”,作为雅安黑茶的代表,其制作技艺同样独具一格,主要供应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南路边茶”从采摘、杀青到蒸揉、渥堆发酵等,要经过30余道工序,整个工艺流程通过千百年无数工匠的继承与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显著特点,更是为雅安独有。

鲜茶交易市场人潮涌动。   周志坚 摄

        在雅安,以“蒙山茶”为绿茶代表、“南路边茶”为黑茶代表的这一“绿”一“黑”,勾勒出了这方水土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此外,位于乐山市的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制茶工艺而闻名于世。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拥有丰富的降雨量、云雾缭绕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峨眉山茶”以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的口感而受到广泛认可。 

        广元市旺苍县特产“米仓山茶”色泽绿润、色泽似玉、香气沁香持久、叶底完整,产品先后获“中茶杯”一等奖和优质奖,杭州国际茗茶金奖、中国(成都)国际博览会金奖、四川省“甘露杯”金奖、广茗杯一等奖等等优秀奖项。

        在四川还有不少著名的茶叶产区,每个产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制茶工艺,因此产出的茶叶也各具特色。如今,四川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品种之一。品味一杯“川茶”,不仅能够享受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更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成都百年茶社——鹤鸣茶社。 王磊 摄

品川茶 感受四川茶馆文化韵味

        提起川茶,不得不说四川的茶馆。自古以来,各地对饮茶场所的称谓不尽相同,有茶肆、茶铺、茶社、茶室、茶坊、茶楼等多种叫法,“茶馆”是各地茶客都能接受的称呼。可无论哪里的茶馆,在数量上都比不过四川。 

        在成都,素有“茶馆冠天下”之说,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已成为成都一大景观。目前成都有超过20万家各式茶馆。

        自清末以来,成都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茶馆。位于商业场背后华兴街上的悦来茶园,百余年来一直是川剧艺人和爱家“打堆堆”的地方,被称为“戏窝子”。位于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社,百余年来一直保持木桌、竹椅、盖碗茶的传统。位于双流区彭镇杨柳河畔的彭镇老茶馆,拥有150多年历史,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摄影胜地。位于原城守东大街的华华茶厅,是民国时期全川(也许是全中国)规模最大的茶馆,有三厅四院,1000多个座位。20世纪末包装修建的顺兴老茶馆,则是外地人认识成都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见识变脸、吐火等表演。除此之外,大慈寺、文殊院的露天茶座,数以百计的市民坐在参天大树下喝茶的情景,更添了几分古朴的文化氛围;锦里古街、宽窄巷子的茶馆多是青瓦木楼,门前还竖着茶招,颇有古韵;百花潭公园、沙河边、锦江边的露天茶座,是休闲发呆的好去处。

年轻人在成都百年老茶馆彭镇观音阁茶馆里拍摄婚纱照。 王磊 摄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传统四川茶馆内,最具代表性的摆设是竹靠椅、小方桌、盖碗“三件头”、紫铜壶和老虎灶。盖碗“三件头”分为茶碗、茶盖、茶船三部分。茶碗用来装茶,茶船又叫茶托、茶舟,用来承托茶碗,以防烫手,端茶方便又稳当。至于茶盖,用处可就太多了:一是盖严它后,可很快泡出茶味;二是可用它刮开茶碗上漂浮的泡沫,或用以调节茶水的浓淡,茶盖往水面一刮,茶叶便随茶水上下翻转,轻刮茶水淡,重刮茶水浓;三是可用来凉茶,便于快饮解渴。茶碗、茶盖、茶船三位一体,既实用又美观。

        四川人爱泡茶馆,当然不只是因为茶水可解渴。别看茶馆地方不大,却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为一体,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欣赏艺术、洽谈生意的好去处。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要么就两三个人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听听社会新闻。成都茶馆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俨然成了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如今,“围炉煮茶”也火出了圈,三五好友围坐茶炉,谈天说地,茶水沸腾,烤物滋滋作响……随手一拍,暖意满满的氛围感和“烟火气”扑面而来,“喝茶”这件事又一次新晋为生活时尚。

在顺兴老茶馆内举行的“中美青年交流联谊会”上,传统茶技表演吸引青年学生代表。王磊 摄

茶旅融合 四川大力发展茶产业

        四川作为产茶大省,多年来,全省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四川省政府首次聚焦川茶,提出要把四川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同年,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成立。2015年,“天府龙芽”被确定为川茶省级大区域公共品牌;2016年5月,“天府龙芽”正式向全球发布。从此,“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和“宜宾早茶”等地方品牌聚合在“天府龙芽”旗下,踏出品牌崛起的鲜明节奏。

        川茶如何更好地出川、出国?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是直通桥梁。截至目前,茶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春季茶展之一,是四川与海内外茶企茶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去年5月举行的第12届茶博会更是创造了多个历届之最,展览面积和国内参展团队均为历届最大规模,境外展商数量比上届增加一倍。茶博会上,来自境外的商务代表受邀参加了全球采购商大会、茶文化展示等活动,为川茶“出海”创造了更多机会。

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内,工作人员用盖碗茶为客人泡茶。 张浪 摄

        为做活、做好茶旅融合发展文章,带动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四川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形成“茶产业+观光旅游”发展模式。以绿色生态为切入点,按照“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的思路,以高标准茶田建设创建特色品牌,提升旅游基础项目建设,发展民宿观光产业,创建各类旅游项目,发展茶文化、农耕文化主题特色民宿,积极探索整村运营、民宿管理、乡村研学、文创开发等板块发展模式,不少民宿借助茶园优势进行改造升级。农业+旅游不断用活资源,加速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近年来,四川秉持“茶能生金,致富兴民”的理念,把发展壮大茶产业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动川茶等十大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2021、2022年“川茶”连续2年实现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跻身中国“千亿茶产业省份”精英俱乐部。川茶振兴发展,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绝佳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