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中国最神秘古茶林申遗成功

记者:倪伟

        原始森林的内部,长出了一条羊肠小路。路两侧是连片的茶树,一人多高,参天的巨树围合在四周,将茶林裹在中间。村民南康手持细长的树枝,一边敲打路两侧的野草,一边提醒着:“小心蛇。”

        踩着松软的层层落叶,他走到一座山丘底下,这座凸起的山丘是整片山林的制高点。“就是这里,”南康停了下来,“这是布朗族最早的一片茶林,布朗族祖先最早来到景迈山就住在这里,这是我们的神山。”

        这里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哎冷山,生长着布朗族赖以生存的古茶林。山上十分之一的茶树寿命超过100年,最古老的有近400年。而布朗族人在此种茶采茶,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

        一场巨大的变化正在到来。当地时间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隐没于西南边境的古茶林,就要被全世界看见了。

普洱景迈山翁基古寨航拍。“林-茶-村”,这三大要素组成了完整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图/CNSphoto

蜂神树,坐落于景迈山古茶林中,因其树干布满七十余个野蜂蜂巢,并被当地人视为“蜂神树”,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和尊崇。 图/CNSphoto

景迈出神树

        “你看,前面山谷下面就是南朗河。”8月底的一天,陈耀华站在半山腰的景迈佛寺广场上,指向前方的河谷。他是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教授,为了申遗,十多年来频繁往返于景迈山和北京,对这里的复杂地形了然于胸。

        南朗河与南门河在山间交汇,合抱起一个将近围合的区域。从高空俯瞰,景迈山就像群山中的一座孤岛。这片孤岛上有两条连绵不绝的山脉,南北走向的是芒景山,分布着5个布朗族古村寨,东西走向的是白象山,生活着4个傣族村寨。当地先民在森林中建寨,在寨子周围栽培茶树,形成5片完整的古茶林,古茶林之间还保留了3片原始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之用。

        这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和3片分隔防护林,就是景迈山古茶林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要素。

        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隔绝,景迈山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世居在山上的傣族和布朗族,至今维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景迈山古茶林保存至今,也是交通封闭的一个结果。上世纪,全国兴起茶叶高产化改造浪潮,低矮的台地梯田茶林成为主流。在云南,也有很多古茶林被砍伐,改种台地茶叶。而景迈山隔绝于这次浪潮之外,一直守着延续千年的古茶林。

        “云南至今其实还有不少古茶林被保存了下来,为什么景迈山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古茶林,还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茶的关系。”陈耀华说。

        景迈山的传统并不是没有被破坏过。将近20年前,南康担任芒景村村支书,那时他发现村民因为采茶常常发生矛盾,一个重要原因是常常越界采茶,甚至“偷茶”。南康问族中老人,以前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老人说,以前每家每户的茶林里都有茶魂树。茶魂树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道德观。在南康的建议下,寨子里恢复了茶魂树的传统,从迷信变为村民自治的手段,此后纠纷大大缓和。

        南康在一棵看似普通的茶树边停下。树下插着两根一米多高的木柱,其中一根雕刻着花纹,象征茶神的权杖,另一根顶着一个小小的竹篮,盛放进贡给茶神的食物。这就是某一户茶林的茶魂树。

        信仰至今仍是景迈山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依循。在当地,南传佛教和民间信仰产生了奇异的融合,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就是茶神和茶祖崇拜。

        民间信仰和自然敬畏,让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自觉保护着自然环境,使得景迈山古茶林及其所在的森林至今未受破环。

景迈山村民在茶园采茶。图/CNSphoto

两名采茶姑娘走出景迈山古茶林。 图/CNSphoto

古茶的智慧

        穿过刻着“景迈山古茶林”六个字的石门,后面是一条幽深静谧石子路,通向密林深处。两侧高达二三十米的乔木刺向天空,奇崛而突兀,引人抬头仰视。

        这里是大平掌古茶林,被列入世界遗产的5片古茶林之一,也是唯一面向公众开放的古茶林。阳光被乔木过滤了一遍,斑驳的光影洒在茶树和满地落叶上。

        “乔木为茶树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这就是我们景迈山先民的智慧了。”澜沧博物馆副研究员熊登奎走在大平掌古茶林的山路上。

        此地海拔超过1100米,顺着熊登奎所指的方向,能明显看出植被的分层。 “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乔木为茶树遮阴,避免被光照长时间直射;地表植被和落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也能有效防止病虫害,替代了农药和化肥。

        这种被称作“林下茶”的种植方式,发源于景迈山。景迈山先民模拟和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在天然林中砍去部分乔灌木,保留一定的遮阴乔木,然后栽种茶树、养护茶园。熊登奎说,这种模式如今向外输出,成为景迈山古茶林的一种独特智慧。

        景迈山先民的种茶智慧还不止如此。每一片古茶林外围,都严格保留了一片禁止砍伐的森林带,宽约40米,布朗先民称之为“背”。这些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冻、防病害,以及野生动物。

        这些种茶的智慧,是住在景迈山的人们与茶树在近千年的交融中逐步摸索出来的。

哎冷山古茶林茶魂台遗址,是当地布朗族人民祭拜茶魂的神圣之地。图/CNSphoto

        公元10世纪以前,景迈山是一片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野生茶树生长在其中。10世纪的五代时期,布朗族从澜沧江和怒江等流域迁入。唐宋时期,布朗族偶然发现的茶叶拯救了病疫中的布朗族,他们从此认识并记住了这一神奇的植物,称之为“腊”。

        14世纪的元末明初,元朝与缅甸在瑞丽地区战乱频繁,瑞丽的傣族人外迁,其中一些来到景迈山。傣族人口众多,且生产技术和文化都较为先进,对景迈山的农业生产与宗教信仰带来了影响。此后,景迈山上傣族与布朗族共同居住、种茶、通婚,两个民族之间的很多习俗都有相通之处。

        此次景迈山古茶林申报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种特殊类别:文化景观。根据定义,文化景观指的是“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目前,全球共有119项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占世界文化遗产总数897项中的13%。

        其中,农业文化景观因为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以及大多作为活态景观而意义重大。全球现有农业文化景观33项,占文化景观总数的28%。景迈山古茶林之所以能成为第一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茶文化景观,不仅因为普洱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更重要的因素,是延续至今的茶与人的关系。直到今天,景迈山两个村寨九成劳动力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如种植、维护、制作、加工、储藏及贸易等。

布朗族茶人白莲(左)和家人一起,在茶厂里炒茶。 图/CNSphoto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市级传承人南康坐在火塘边,展示布朗族烤茶的制作过程。图/CNSphoto

古老的,现代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启动申遗至今已超过10年。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曾回忆,2010年6月,他去普洱参加茶马古道研讨会,几位朋友给他看了景迈山古茶林的照片,其原生态面貌令他震撼。他当时便想,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处关于茶的世界遗产,景迈山古茶林是不是可以申报?

        回到北京,他请当时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亲自到景迈山考察。考察归来,郭旃特别兴奋,认为景迈山古茶林完全符合申报世界遗产的标准。景迈山古茶林申遗由此正式启动。

        至今,除了古老的茶林,这里依旧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样貌。村民依旧住在传统的干栏式民居里,这种木房子悬空于地面之上,地面用木柱支撑,以隔绝潮湿地面。这是常见于原始人类社会的建筑样式,却被景迈山的少数民族使用到现在。

        但景迈山也没有隔绝于现代化。一些传统民居已经被改造为民宿,为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从外地上大学后返乡的年轻人,为古老的寨子带来新的活力和视野。

        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教授陈耀华说,虽然信仰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强大的存在感,但此地百姓并不原始,他们的孩子大多都送到县城上学。宗教信仰更主要是作为一种族人自治的制度存在着。

        古村寨毕竟不可能永远闭塞下去,现代化的风早就吹到了这里,互联网和商业将所有的边陲变成了中心。而对更便利的生活的追求,也始终存在,如何在提升生活条件和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中求取平衡,是政府和申遗专家面对的重要问题。

        “外面传统,内部现代,这没有问题。文物要保护,老百姓生活也好过好,这两者不是对立的,但要想出办法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陈耀华说。

        十多年申遗历程,让景迈山的普洱茶名声越来越大,也为老百姓带来了经济的改善。

9月17日晚,村民在景迈山翁基古寨载歌载舞,庆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CNSphoto

        在景迈山,茶叶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90%以上,遗产地居民收入远远超过所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底,景迈山居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03万元。随着景迈乡村振兴示范园、景迈古树茶小镇等项目启动建设,不少知名文旅企业进驻,带动了周边260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

        今年春节期间,有7000人次游客来到600多年历史的糯岗老寨,在这里体验采茶制茶,看闻名遐迩的景迈云海。糯岗是景迈山保存最完整的傣族古村寨,小小的寨子里,有94栋建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管理者到村民,整个景迈山对可能到来的旅游热潮都怀着又期待又忐忑的心态。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说,即使申遗成功了,依然只会开放一处古茶林,要保护好古茶林的生态。一直保存着原生态的景迈山生态环境,需要在突然而至的盛名和人潮中保持住宁静。

(本文获中国新闻周刊授权转载,内容有删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扫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