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年轻人怎么过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汉,定型于唐初,盛行于两宋之后。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的记载。纵观小红书、抖音、B站等一众社交平台,不少注重节日仪式感的当代中国年轻人,过中秋的正确姿势,一言以蔽之就是既传统又新潮。

撰稿:苏晚

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举办的“月映北湖”中秋赏月游园活动上,一名大学生在查看祈福牌。   图/CNSphoto

国潮中秋游园会

        聚会要新潮,服装要国潮。

        当传统国风古市集开进现代文化创意园,当华夏传统服装与嘻哈街头时尚 “同框”,当非遗互动体验与公益跳蚤市场相遇……不少北京通州的小年轻们身着汉服,在前年中秋就赴了这么一场中秋游园会。体验了皮影、唐人、面塑、草编等非遗“选手”,尝试了月饼、花灯、兔爷的手工制作,还拍了不少足以刷爆朋友圈的汉服照片,这个古风市集来得值当。

        用最近很火的一个梗来说就是:2018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一年被称为国潮元年。中国运动品牌李宁携中国元素鞋服亮相纽约时装周;故宫联合国货品牌润百颜推出“故宫口红”,一支难求;北京卫视打造《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系列国潮文化节目……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文化的内核,如今的国潮不再是只可远观的“阳春白雪”,而成为了年轻族群彰显个性、打造个人标签的方式。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汉服爱好者喜欢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这句诗,来形容汉服之美。国潮汹涌之下,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在平日已不是稀有的风景,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则更甚。

        根据艾媒智库《2022-2023年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中国汉服市场快速发展,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5.4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13.2%,未来汉服市场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天猫的汉服消费者中,女性占比近八成,其中“90后”“95后”是消费主力,年轻人正在积极地为这种新兴需求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买单。

身体或灵魂出游

        一天暴走数万步,五天爬完了五岳。这种“特种兵式旅游”在年轻族群里大火。凭借连罗志祥都无法匹及的时间管理大法,运用连马斯克都自愧不如的高度执行力,掌握炉火纯青的极限省钱宝典,年轻人们用最短的时间打卡最多的景点,提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旅游效率。跟国庆搭档连成8天的中秋假期可能不需要那么拼,但想当“特种兵”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美而言之,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假期。

        另外,有的年轻人坚持不出家门一步,也要看遍全球美景。于是乎,他们选择了“灵魂出游”,也就是“云出游”。除了市面上很多的“云出游”APP,还有很多例如“泰山娟姐”这样的短视频博主带你逛遍大好河山,很多媒体平台还会在中秋节当天直播赏月——打造属于你的“云赏月”。

中秋节期间,南京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的大学生现场制作“居家”版中药馅月饼。 图/CNSphoto

嗨皮剧本杀

        “只赏月、吃月饼过中秋,这太不‘Z世代’了,中秋聚会一定要玩桌游啊!”剧本杀爱好者、天津师范大学的王方芳那么说过。这种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可以满足年轻群体的社交、娱乐两方面需求。中国青年报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6%的受访者进行过线下游戏社交,73.9%的受访者觉得这类游戏有助于拓展社交圈,90.2%的受访者认为线下游戏社交会成为年轻人社交新方式。受访者中,00后占24.9%,90后占51.6%。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吃”是过节永恒的话题,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有了“粽子节”、“月饼节”这样的昵称。脑洞大开的当代年轻人吃月饼自然“不走寻常路”。

        一方面,年轻人自己动手DIY月饼。传统口味的蛋黄莲蓉月饼已属小儿科,洋气过一阵的冰皮月饼只能算是小有进阶,国潮造型的花式月饼才能“称王称霸”。糯米粉、粘米粉、大米粉、果蔬粉调配成的各种颜色,不知怎么的就在一双双巧手之下,变身为各种主题的新中式月饼:玉兔提灯、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美不胜收。网上甚至还有不少麻将形状的月饼晒图,新老国粹相碰撞,也是有意思的很。

        另一方面,年轻人还乐于挑战各种新口味的月饼,新颖、趣味、脑洞,成为年轻人消费的关键词。有从日常零嘴中汲取灵感的月饼:奶茶味的,奶酪味的,酒心味的,螺蛳粉味的等等;有从正经菜肴里头脑风暴的月饼:胡辣汤的、芥末三文鱼味的、大闸蟹鲜肉味的、鹅肝鲜肉味的、藤椒鱼味的、韭菜鸡蛋味的等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2020年发布的《新青年新消费观察研究报告》就曾指出,青年群体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不少青年在网购中注重新奇体验、追求标新立异,实用性不再是影响其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

        “种草”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新消费习惯,他们自小生活在“分享”与“被分享”的互联网世界中。所谓“种草”泛指把某种事物推荐给他人,让别人也喜欢该事物的行为,最早来源于各大小美妆类论坛与社区。现如今,“种草消费”已经蔚然成风,年轻人购物前习惯在社交平台上“做功课”、“找攻略”,借助他人的“种草”帖进行购买,参考他人的“拔草”帖来“避雷”。

        于是乎,那些精心设计、自带网红话题属性的月饼更深得年轻人之心。例如,在艾媒智库《2022年中国中秋月饼营销热点及标杆案例研究报告》中提到的符合新审美、国潮风包装的月饼礼盒,融入宇宙飞船、飞盘等大热元素的露营风月饼礼盒,与其他行业头部企业进行花式联名的月饼礼盒等等。

        在联名出圈这块,美心月饼和小黄人手拉起了手;好利来联名哈利·波特推出了“魔法世界礼盒”、“妖怪们的魔法书”两款月饼礼盒;广州酒家推出的航天主题礼盒表面金属感十足,选用素面镭射加光银纸全是太空舱概念,用半透的PET胶片来模拟头盔玻璃的镜面感和透明度也十分成功……这些月饼礼盒在社交媒体上谈论度很高,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芳心。

一名汉服爱好者在沈阳故宫博物馆内拍照。 摄影/陈野

团圆是永恒话题

        有人说,有些人坐飞机就能见到,有些人坐时光机才可以。又有人说,人生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可以回的地方很少。诗人艾青说,我的思念是圆的;而团圆是中秋节永恒的话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

        艾媒智库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89%的网民认为中秋需要回家过节,只有11%的网民认为中秋节不需要回家过节。很多年轻人希望中秋节能够跟家人一起度过,一起吃吃喝喝看看中秋晚会,再顺带心安理得地“躺平”几天。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的年轻人,也积极计划“云聚会”和“云团圆”。也许是离乡背井、迈入职场后,年轻人们对中秋节的寓意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西安市一处“剧本杀”门店内,玩家们正穿着古装进行游戏。在年轻群体中,中秋聚会一定要玩桌游已经成为新时尚。 图/CNSphoto

谁爱过谁过,反正我不过

        有热衷于过中秋节的,那自然有不爱过或懒得的。这群自称奉行“去节日化”的年轻人给出了十足的理由。

        都说放假是繁忙生活的逃跑出口,今年的中秋国庆可连放8天!连放8天开心吗?连上7天的时候也要这么开心哦!

        都说美食承载了过节美好的记忆。可是现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月饼可以一年到头供应,24小时外卖生怕顾客把自己饿出毛病。

        都说回家是过节的意义。可是一到过节,飞机票坚决不打折,高铁票铁定抢不到,自驾绝对会堵车。一整个就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生动写照。

        都说热闹是过节的温度。可是除了爸妈,还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年轻人的对象,已婚人的二胎,当你捍卫自己的私人空间,亲戚们可能只会摇摇头评论“在外面工作那么久,脑子坏掉了”。

        想想就很累,究竟是过节还是过“劫”?躺在家里刷刷手机补补觉,真的不香吗?

        不管你爱过,不爱过,或者懒得过节,中秋节还是快要来了。

        贾平凹在《月迹》里这么写道:“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千年共此明月光,万里清辉万里同。愿你能在那个月圆之夜,找到举杯共饮的人,纳月入杯,杯中望月;愿在月亮最圆的时刻,照见你的人间团圆,不论你身在家乡亦或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