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兼首席执行官,是第一位在美国大型艺术博物馆担任馆长的华裔,也是第一位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2022年12月,许杰接受美国国会聘任,担任美国亚太历史文化博物馆可行性研究委员会委员。2022年12月7日,我对许杰进行了专访。
作者:梁大为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外墙上展示着以上海为主题的艺术品展览信息。 图/CNSphoto
履历丰富全面
许杰进入考古文博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背景。他是1963年出生的,文革以后教育恢复,让他可以进入高中进行正规学习。他们那一届的学生生源特别多,超过高考分数线的也未必一定能够录取。许杰理科偏弱,但因为考分很高,最后进入上海大学(当初还叫复旦大学分校)中文系新创办的秘书专业学习。这个专业文理兼收,他就从理科转到了文科。
因为有秘书专业的学习经历,1983年毕业后,许杰进入上海博物馆担任馆长秘书。在长达7年的博物馆任职期间,耳濡目染,他对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乃至于整个中国艺术史、历史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0年,许杰来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艺术考古专业,修学中国古代艺术史,选择的专业是中国商代青铜器,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三星堆遗址的艺术与考古。普林斯顿毕业后,他先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任职,2008年开始任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正在接受作者采访。 作者供图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亚博”)是全美唯有的两家以亚洲艺术为专攻领域的艺术博物馆。亚博创建于1966年,当时开馆的地点在旧金山著名的金门公园。由于亚裔美国社区的文化和艺术在旧金山市民生活当中举足轻重,亚博于2003年搬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地点,就是旧金山的市政广场,可见亚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地位。亚博位于太平洋东岸,是东西两种文化交流的一个枢纽。同时,旧金山地区亚洲移民的历史,尤其是华裔移民的历史特别悠久,包括修造铁路、淘金等等。亚博处在这个地方,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而且现在美洲社会同亚洲社会的关系仍然千丝万缕、密不可分,所以在这个节点上推广亚洲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亚博的馆藏有两万多件文物,其中中国文物大概八千多件。这些馆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即它有很多举世无双的文物。以中国艺术门类为例,这里有制造于中国商代晚期,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的一件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酒器小臣艅犀尊,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以犀牛为造型的酒器非常稀少,这件更是商代唯一一件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容器,是世界第一,是镇馆之宝。另外有一件建造于中国后赵时期(相当于公元338年)的鎏金青铜佛造像。在所有的中国青铜造像中,这是有纪年的最早的一件,是教科书式的文物,所有的佛教艺术历史必须要提到这一件。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中国秦朝为主题的大型文物特展上,观众正在观看中国秦朝出土文物中最有特色的绿脸彩绘跪射俑。 图/CNSphoto
艺术认知深刻
整个采访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许杰对古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认知,让我迄今久久回味。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古代艺术,只有当代艺术。因为博物馆里的文物,在它们创造的年月,就是最前卫的“当代艺术”。所以我们必须带着两个当代的观念,一个就是把我们的身体放在它们当时的年月,去领略这些艺术的前卫性和敏锐性,同时要用21世纪的眼光去领略这些艺术对当代的意义。
比如上文提到的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酒樽,就代表了3000年前世界上最高等的科技,当年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世界上是举世无双的。亚博观众很多是来自硅谷的科技从业者,许杰特别喜欢用这个角度同他们讲述中国艺术的重要性,不光是文物的美,还有它背后所包含的科技的分量。
另外,所有的古代文物,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凝聚遥远时间点的一件器物,它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我们每一个时代的民众都会提出新的问题。还是以犀牛青铜酒樽为例,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就是生态保护,许多人会问怎么会以犀牛为造型?中国有犀牛吗?当然,中国大地现在已经看不到野生犀牛了,但其实古代商代时,犀牛遍布中原。随着生态的变化,森林的退化和大量的捕猎,犀牛逐步退缩,同大象一样往南迁移,直至到中国明代最后一次有记载看到野生犀牛。那么我们今天不光要欣赏中国古代工匠的高精尖科技和它生动的造型能力,或许也可以提醒我们通过文物重视生态保护。
许杰正在观看犀牛外形青铜酒樽“小臣艅犀尊”。作者供图
传播中国文化
在谈到如何帮助美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时,许杰举了个中国书法的例子。亚博曾经做了一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展,他们采用装饰艺术的方法,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中国书法做了装饰艺术的处理。因为装饰艺术作为一个形式是可以共通的,但它的内容各不相同。同时,他们把中国的书法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进行比较。因为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有一部分也非常重视墨彩,它的形式同中国的草书、行书有类似性,强调线条、节奏,一种抽象的美感,所以这一方面可以进行贯通。当然两者是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抽象的表现,一个是中国文字有具体的文字内容,但至少在形式上是可以使大多数的观众产生认同。
他们还邀请中国著名艺术家徐冰先生,做了他生平第一个动漫,叫《文字的性格》。通过动漫的形式,来呈现书法在中国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大家看动漫都会觉得很亲切,通过动漫的形式就领略了中国书法的奥妙和意义。如果您看过《华美》杂志七月那一期,关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的文章,您就会知道,何慕文在展览中国书法时,也是把中国书法和西方的抽象艺术作比较,来向美国观众介绍中国传统艺术。
许杰认为,如何把最高深、最优秀的学问转化成最为民众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才能显出一个博物馆真正的水平,而这些都要以学术为基础。作为馆长,他有很多行政事务性的工作,但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做一些有限的学术研究,也持续地做一些有限的发表。他要求自己在学术方面要起带头作用,不可放弃。
当然,许杰也会化繁为简。他说每天只想三件事情,永远是共同的三件事情:“第一就是人才。如何支持我们的团队,如何开拓新的人才。第二就是艺术的内容。因为艺术不光是我们的内容,也是我们存在的原因。第三就是费用、金钱。如何最大化地为亚博取得财政方面的资源,使得我们的人才可以充分地发挥,使得我们的艺术可以在更高的层面、更广泛的层面,呈现给我们的观众。”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王陵瑰宝:中国汉代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上展出的汉代陶舞伎。 图/CNSphoto
与中国不同,美国博物馆馆长和美国大学校长的工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筹款。美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一般都是自负盈亏的,因为政府提供的经费非常之少,所以来自民间的赞助特别重要。在美国这个体制下,文化是一个民间的事业,所以对筹款的要求就特别高。虽然没有受过筹款方面的专业训练,但是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人沟通。
筹款不是一个交易,而是一个长久的关系——如何以博物馆的使命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为起点,进行沟通。在商业方面,其实(基金)管理者也有筹款的任务,(基金)管理者给投资人的许诺是你投款给我,我给你更多的经济方面的回报;而博物馆馆长给捐赠者的许诺是让你觉得博物馆通过你的支持,对社会、社区作出更多的贡献,来实现个人更大的价值感,而这个价值感是钱都不能买来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筹款者和捐赠者是平等的,因为这里讲的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所以与人沟通,首先要带着自己的愿景、使命,然后以非常能打动人心的叙事方法进行沟通,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两者都能做到,筹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983年,大学刚毕业进入上海博物馆担任馆长秘书的许杰,了解到的第一家美国博物馆就是亚博。当年,作为馆长秘书参与接待来自亚博的董事团和馆长,他还给他们沏茶。整整25年以后,他来到亚博,担任这里的馆长。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命运。个人在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有微小的一份,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非常浓重的使命感。这份使命感让他孜孜不倦地辛勤工作,为亚洲艺术、亚裔成为美国主流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上下求索。
编者按:
本文为中国电视有限公司策划与制作的《华人之光(The Glory of Global Chinese)》特别节目《美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故事》系列报道的第一篇,作者为中国电视有限公司(美国)总经理梁大为。摄制组走访了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纳尔逊·阿肯金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专访了四家博物馆里研究、宣传、保护和修复中国文物工作的馆长、部门负责人、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工作者等20余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本刊之后将继续刊发该系列报道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