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稿|钱琳琳
高度: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教育家,现任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美国中国风艺术协会艺术顾问、华梦计划顾问,多次担任“桃李杯”和海外舞蹈比赛评委。执教40年,高度桃李满天下,培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度教授带领2017年华梦计划学员体验舞蹈韵律。
A: 美国中国风艺术协会 Alina Qian
G: 北京舞蹈学院高度教授
A:高老师您好,在美国见到您特别开心、亲切。您知道您在网上非常火吗?很多人说您是一个“大网红”,您的课有很多人观看。
G:我上过一次课,那次网上在线28.7万人观看。对于网络一开始我是抵触的,我不希望讲课被发出去。有些东西可以坐下来聊,但它可能是不成熟的,只有成熟的东西才可以被传播。社交媒体上有很多跳舞的人,也有大量“粉丝”。这个事情我从不去批评他们,而是去 思考为什么网友会接受他们,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给他们点赞。
今年北京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学校打算把我上课的场景拍成视频,让公众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有更进一步的认知。有个研究生也拍了段视频发到网上,结果一晚上有2.8万的点赞数。3天后,视频浏览量竟然达到了3亿。
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找到了我们学校,我原本并不希望回应。但看到网友的留言后,我觉得这是一件能带来正能量的事情。很多人说民族舞原来这么好看,高老师跳的真好看,原来民族舞是这样…… 我一直在做的就是民族舞蹈的继承和传播,视频里我上课的样子,是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做的事情。我没有为拍视频特意做什么。
A:您成为 “网红” 之后,有没有发生有意思的事情?
G:故事太多了。我和一个故人40多年没见,后来在网上他见到了我,非常感慨,给我留言。他曾经是个司机,带着我去乡间采风,跟老百姓学习舞蹈,那以后就没有再见过了。我那个时候十七八岁。他看到我的视频后,写了一篇长文,我看了很感动。
还有我老师的爱人,给我打电话说我跳得特别感染人。这些让我感到有责任去更好地传递这些东西。作为学院的教授,传递必须准确和负责任,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去做,所以大家的评论还是挺好的。
高度教授为2024年华梦名师团学员示范动作。
A:2024年是华梦计划第九年,能否谈谈这9年里您对华梦计划的整体感受?
G: 中国风艺术协会开展华梦计划已经9年了。在这9年里,所有参与华梦计划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包括中国风艺术协会的工作人员、北京的老师们还有全美各地的华梦计划会员单位。
通过华梦计划,我们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以及古典舞,这对所有接受训练的孩子都非常有帮助。接受华梦计划培训教育的学员遍布全美,每期都有大量参与者。这么多年,接受线下培训的孩子有1000多人,还有一些是通过网络参与的。
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网络授课,没有间断。导师团队没有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创新,不断地思考我们的教育模式能不能帮助孩子,开发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身体的技能,以及我们民族民间舞本身对身体训练的思考。
A:您这次来美国有什么新的收获?
G:这一次来华梦计划依然是受到中国风艺术协会的邀请,我带了两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袁媛和邓丽莉,走访了西雅图、旧金山、休斯顿,最后来到洛杉矶。孩子们的求知欲非常强,动作很快就能理解。
考虑到时间短,我们制定的量又特别大,从理论、实践、应用,到动作本身的功能性和作用,还包括编舞,我都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性的解读。可能他们理解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我们的目的是多给他们,让他们慢慢去渗透,去通过实践消化。在美国的一次量是在北京半个学期的内容,我是有意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多吸收。
A:您执教40多年,也有多年在海外教学的经验,两边教学有什么不同?
G:首先,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在中国,学生有6年系统的中国舞教育,过程中只学习舞蹈和文化课,中国所有的艺术院校都是这样培养专业孩子的。6年之后再上4年大学,也有6年之后直接去做舞者的。
这种教育模式,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示范,因为过程中解决了基础问题,我们只要讲解就可以了。比如你让他去做“串翻身( 中国古典舞特有技巧,指行进中做出多个 翻身组合,常见于女子舞蹈),” 他直接就做。但在海外只讲是不行的,需要去示范。因为不同的教育模式,形成了理解问题上的差异性。
海外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在训练过程中接受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所以反应更快一些,比如在记忆动作变化上特别快。但是细节和风格上的小韵律,以及手眼身法方面需要长期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需要科学的模式才能成功。比如芭蕾舞,它有非常科学的一套训练模式,同时有西方审美。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为每个舞种、每门学科建立它的完整性、系统性,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表达。
高度教授与北舞学生团出席2016年华梦年度庆典。
A:您能谈谈华梦计划在传播中国舞蹈文化方面的理念吗?
G:中国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中国有,世界各地都有。在华梦计划之前,我也做过很多中美之间的workshop,也曾在康州大学访学授课。很多美国学生对学习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非常感兴趣,会问很多问题。中国有上万种民族民间舞蹈,每个舞蹈的形态和动律,都是有其功能性的,是对文化、生活、历史和仪式的一种表达。
中国历史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哲学思想。我们从小学舞蹈,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与博大精深,要学透这种璀璨的文化,很难。我们希望将尽可能多的舞蹈文化传递出来,让更多人认识,进而理解并欣赏它们,这是我们的理念和目标。
另外,舞蹈对提高审美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直在提倡美育教育,这可能有点宏观。严格来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一点点舞蹈的训练,当有了这样的训练之后,你会对自己身体的摆放、坐姿、站姿,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有更好的认识。
学过舞蹈的,他们对社会、对色彩和美的认知,远远超过没有学过的。我鼓励所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不一定要成为专业舞者,但在成长过程中,对身体的生理发育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用科学性的训练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在训练中需要研究的。
A:华梦计划一路走下来,您觉得我们的难点是什么?
G:作为职业习惯,我们会特别关注条件好的孩子。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舞蹈专业,华梦计划是为更多的海外学生输出中国文化和民族民间舞蹈。当这些学员想要接触、学习舞蹈时,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对舞蹈的信仰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的。
华梦计划帮助很多孩子认知中国的舞蹈文化和传统文化,通过舞蹈的学习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希望华梦计划能让更多在美国热爱舞蹈的群体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舞蹈。只有相互认知,才能逐步理解艺术的表达。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理解和不了解。
另外,文化差异在舞蹈教学中表现得很明显。我在康州大学授课时,当第二天复习前一天的教学内容时,学生们表现出不理解。他们说这些已经教过了,要学习新的东西。我们的教育理念则认为,要通过不断深化基础动作,不断地去把它加深,所有东西才都可以解决。于是,我将昨天的内容做了一些变化调整,她们就欣然接受了。
虽然教学内容有固定性,但教学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调整,因材施教。再例如,今年在休斯顿有3个七八岁的小朋友,看到这3个孩子我意识到她们不会理解理论的内容。她们只能跟着我、模仿我,我再慢慢去引导她们,让她们感兴趣,这样循序渐进,一天6个小时她们一直在练习,结束点评时我非常激动,她们也非常兴奋,看到了自己的成果。
高度教授在洛杉矶接受本文作者专访。
A:对孩子来说,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最适合他们?
G:就是要强调身体体验。重复练习是必要的,但过多的重复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所以要变着法子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长期和西方人交流得到的经验,这个经验特别宝贵。
长期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变化,但核心的训练方法不能改变。在不同的地方教学,我们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调整方法,效果很好的。美国学习中国文化的孩子不少,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参与到各种的演出,但是基础的训练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要在华梦计划中慢慢去渗透这些基础训练,这样我们再来教授,就更加得心应手。
A:华梦计划即将迎来10周年,未来我想您一定有新的想法和计划。
G:进入第10年,我们总结了大量经验。在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网络继续授课。我们也计划让华梦计划学员孩子能回到北京接受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找专业的老师和编导做一个workshop。把学生分成不同组,比如儿童、青少年,让不同的人传递不同的东西,让他们体验专业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模式,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我们还计划建立奖学金,鼓励孩子们选择在中国或者美国继续学习;激励他们投入到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当中。
我跟华梦计划的老师们、还有合作多年的朋友们聊过,想要继续发展,我们可以不仅仅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我们可以细化一些经验和方法,制定我们的规则和章程,制定一套教材梳理出一些应用理论。我们要把面扩大一点,站得高一点,不是要人仰望我们,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了解我们的公益行为,然后慢慢尝试加入我们。大家集体来做这件事,把它发展壮大起来。
优质的文化应该是属于世界的,华梦计划也可以是世界的。我们最终的目的,通过舞蹈来表达世界和平的理念。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有理念,其次才是方法。理念如果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实施它,我们对此很有信心。
(本文由张慧婷整理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