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游览胜指南:三月全美展讯

Edvard Munch: Technically Speaking
时间:2025/3/7-2025/7/27
地点:哈佛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 Museums)
        由哈佛艺术博物馆策展团队与文物保护专家携手策划的“爱德华·蒙克:技法之语”, 带领观众探索这位挪威艺术大师在多种媒介上的实验性创作,感受他如何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打破传统界限。展览将聚焦蒙克在绘画、木刻版画、石版画、蚀刻及综合印刷技法上的独特探索。
        展览精选约70件作品,包括来自哈佛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以及来自奥斯陆蒙克博物馆的珍贵外借作品,共同构建一幅蒙克艺术实验的完整图景。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他的版画作品,还将原始铜版、木版和石版一同展出,让观众直观感受他的创作过程与技法。

Edvard Munch: Technically Speaking  ©哈佛艺术博物馆

Landscapes by Arnold Chang (Zhang Hong): A Retrospective and Recent Acquisitions
张洪山水画回顾展
时间:2025/3/8-2025/11/9
地点: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MA)
        张洪(Arnold Chang)是美国华裔艺术家,擅长中国文人式山水画,曾师从王季迁,并创立苏富比中国画系。本次展览回顾他的艺术生涯,并庆祝博物馆新近收藏的《寒山幽谷》(Secluded Valley in the Cold Mountains)——一件标志着他在国际当代水墨领域突破的代表作。
        展览呈现18件张洪的作品,并特别展出馆藏的杰克逊·波洛克《No.5,1950》,邀请观众探索中国传统笔墨与波洛克“滴画”技法之间的共鸣。展览不仅探讨张洪的艺术养成历程,也展现他如何在水墨创作中融入摄影与色彩,以更加自由、探索性的方式突破传统界限。

张洪山水画回顾展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Tamara de Lempicka
时间:2025/3/9-2025/5/26
地点:休斯顿美术馆(MFAH)
        冷峻优雅又充满感官魅力,才貌双全的波兰女画家塔玛拉·德·蓝碧嘉(Tamara de Lempicka)以其独特的画风成就了装饰艺术(Art Deco)的视觉美学。本次展览是美国首个关于蓝碧嘉的美术馆回顾展,带领观众走进这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她的作品捕捉了战后1920年代巴黎的繁华魅力,以及好莱坞明星的光彩,将时尚、设计与戏剧感融入画布之中。展览展出90余件艺术作品,涵盖她在巴黎的创作初期,以及1940年代在纽约和洛杉矶的艺术历程,展现她如何吸收立体主义、时尚设计、文艺复兴艺术及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绘画风格,不断演变自身艺术语言。1950年代后,蓝碧嘉逐渐淡出艺术界,并最终定居休斯顿。

Tamara de Lempicka ©休斯顿美术馆

Myth and Marble: Ancient Roman Sculpture from the Torlonia Collection
时间:2025/3/15-2025/6/29
地点: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此次展览首次将意大利传奇性的托洛尼亚收藏(Torlonia Collection)中的58件古罗马雕塑带到北美,让观众近距离欣赏这些承载千年历史的艺术杰作。托尔洛尼亚收藏不仅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私人古罗马大理石雕塑收藏,更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古典雕塑藏品之一。该收藏由托尔洛尼亚家族在19世纪收集而成,主要来源包括收购,以及家族在意大利领地的考古发掘。
        展出的雕塑创作年代横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4世纪初,涵盖神祇雕像、皇帝肖像及精美的墓葬纪念碑。其中,近半数作品自二战后封存逾70年,直至2020年,托尔洛尼亚基金会开始与全球文化机构合作,陆续向公众开放这批珍贵藏品,让世人得以一窥其典雅的魅力。

Myth and Marble: Ancient Roman Sculpture from the Torlonia Collection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Zheng Chongbin: Golden State
时间:2025/3/23-2026/1/4
地点: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
        由LACMA策划的《郑重宾:Golden State》展览将呈现这位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创作。郑重宾(1961年生) 出生于上海,现居加州马林郡。他的艺术融合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当代艺术表达,既受东亚哲学影响,也吸收了光与空间艺术的理念。从早期学习中国人物画,到后来的装置与行为艺术,他不断突破艺术边界,发展出独特的表现方式。本次专题展将聚焦他的两件影像装置作品,以及精选的绘画与版画作品。通过对加州自然景观进行扭曲视角的抽象表达,郑重宾在其作品中探索了水、光和运动的互动关系,展现他对物质、空间与时间的思考。

Zheng Chongbin: Golden State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

Monstrous Beauty: A Feminist Revision of Chinoiserie
时间:2025/3/25-2025/8/17
地点: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
        自中国瓷器传入欧洲,随之兴起的中国风(Chinoiserie) 不仅成为欧洲对“东方奇幻”与“异域风情”的投射,也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性别与种族的认知。在18世纪,瓷器象征着欧洲对东方的幻想,同时因为它的脆弱、精致,破裂时锋利无比,使其成为女性形象的隐喻,在文化交流、消费与欲望的叙事中扮演关键角色。
        本次展览打破中国风作为“无害幻想”的假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欧洲瓷器的历史,探讨其如何塑造欧洲女性身份,同时加深了围绕亚洲女性的刻板印象。展览汇集近200件作品,涵盖16世纪欧洲瓷器及亚洲与亚裔女性艺术家的当代装置作品,构建跨越古今的艺术框架,让历史与现实展开对话。

Monstrous Beauty: A Feminist Revision of Chinoiserie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Van Gogh: The Roulin Family Portraits
时间:2025/3/30-2025/9/7
地点: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FA)
        “我最热爱的……是肖像,是现代肖像。”——文森特·梵高。1888至1889年,梵高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度过了一段充满创作激情的时期。在这期间,他与邻居——邮递员约瑟夫·鲁林(Joseph Roulin)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创作了一系列生动的肖像作品。此次展览是全球首个聚焦这一系列作品的展览,展览不仅带领观众走进梵高笔下鲁林一家温暖的家庭场景,深入探讨这位伟大艺术家与鲁林一家之间的温情联结,也借由此展现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心路历程。
        展览汇集了约20件梵高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波士顿美术馆的馆藏,以及来自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巴黎奥赛博物馆等世界顶级艺术机构的珍贵外借作品。本次展览所有观众均需提前预约定时入场门票,门票将于2月11日开售。

Monstrous Beauty: A Feminist Revision of Chinoiserie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