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映宇
胡玫,从大院中走出来的“第五代导演”,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视角,用40年的时间,打造出电视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忠诚》、《香樟树》和电影《女儿楼》、《孔子》、《进京城》等一系列代表作,不断刷新中国收视率第一的播出纪录,也经历了作品的争议。来到上海开放大学开设“胡玫表导演创作班”,胡玫希望将她导演生涯中的经验与教训都无保留地告诉那些热爱电影的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胡玫的人生经历,如同她的作品般,跌宕起伏。

2月19日,导演胡玫出席第14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图/CNSphoto
艺术世家的叛逆少女
1958年9月,胡玫出生在北京一个音乐家庭,父亲胡德风是著名指挥家,曾任总政文工团歌舞团团长,母亲马璇是歌唱家。胡玫从小接受了良好艺术熏陶,学习钢琴和声乐。 尽管父母都是音乐家,她却选择不走寻常路。
从4岁上幼儿园时起,胡玫就在父母安排下学钢琴。但是小胡玫对学乐器感到特别枯燥。别的孩子都在玩,自己却得呆在家里弹钢琴,于是她经常哭闹,对钢琴也产生了恐惧感。随着慢慢长大,胡玫发现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长期坐在一个地方做一件事,但是她却对很多“动”动事情感兴趣——打毛衣、拆装缝纫机、自行车、唱歌。
长大后,胡玫的第一愿望是想当兵。1974年左右,中国停止招兵,只有总政话剧团的《万水千山》在招小演员。胡爸爸把胡玫推荐去参加考试。由于出色的考试成绩和文艺特长,胡玫入选了《万水千山》剧组。她和组员既要演出,又要负责道具工作,虽然辛苦,但这些演戏的经验给了不仅给了胡玫很好的生活历练,也让她第一次接触了表演。

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78级女生的合影(左二胡玫)。
机缘巧合走上电影之路
在和父母一起回到北京后,胡玫在机缘巧合之下赶上了78级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由于居住地离学校不远,胡玫其实早就知道招生的消息,但一直犹豫是否去考。招生最后3天,胡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去上班时拐了个弯进了北电,拿了一份招生简章看看。她本想去学表演,从来没想过要当导演。可是翻开简章,第一页是导演系,后面才是编剧、摄影、美术,最后一页是表演。也不知为何,看完导演系的招生简章后,胡玫就没往下翻,直接奔向导演系的报名处。
虽然无人看好,但胡玫竟然被导演系和表演系同时录取。1978年,胡玫选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和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成为同学,开启了追逐电影梦想的旅程。

大学时代的胡玫和表弟(张艺谋拍摄)。
当时的班上有28个学生,只有9个女生。毕业后胡玫,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但在这里,胡玫开始意识到作为女导演,创作受到局限。作为女性,胡玫想拍情感戏,但八一厂要电影反映钢铁长城般的意志,要拍战争片。
就在胡玫苦恼时,解放思想,起用年轻人,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政策开始落实。八一厂的萧穆厂长找到胡玫,让她带头成立一个青年摄制组。 当时同在八一厂的同学李晓军告诉胡玫,他找到一篇特别好的小说《女儿楼》,觉得不错,很适合胡玫。胡玫看小说,一下就喜欢上了内容,马上和李晓军一起把它改编成了剧本,由两人联合执导。
1984年,反映军队女性情感生活的探索性故事片《女儿楼》上映。该片一炮而红,1985年被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报评为全国十佳影片,后被国际影评界评论为中国新时期第一部女性题材影片。27岁的胡玫获得中国十大青年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等一系列荣誉。胡玫与李晓军又合拍了《远离战争年代》,被国外影视界注意到,选送国际电影节。胡玫的导演之路,似乎一片坦途。

《女儿楼》的拍摄现场合影(左一胡玫)。
变故与出走:离开荧幕
接连获得荣誉,让胡玫有了出国的机会。在一次海外电影节上,胡玫得到法国人类学电影家协会主席的赏识,后者邀请她去法国留学。胡玫心动了。经过多次申请,她终于解决军籍问题,准备留学生涯。但由于种种变故,留法最终未能成行。胡玫书没读成,连单位与工作也丢了,成了一个连医保也没有的个体户。
出于无奈,胡玫决定放弃老本行,下海经商。她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开始了十年的广告公司生涯。她的公司接了温州特陶厂尿盆、马桶的广告,由导演出身的胡玫所做出的广告创意,竟然一下把马桶全卖光,厂商实现零库存。就这样,十年间,胡玫接了好多广告。这段时间,胡玫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不能导演作品,但胡玫却从经营者的角度重新审视电影,思考与关注起电影作为产品与市场的关系。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课上,胡玫和耿晓震在表演。
用《雍正王朝》华丽转身
身在商场的胡玫,依然无法割舍那颗热爱电影的心。她曾经找过青年电影制片厂,给人写剧本、做分镜,希望能再有执导的机会,但每每翘首期盼换来的都是杳无音讯。
当时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渴望》,胡玫一开始没有在意,只看了两眼。该剧大火后,胡玫琢磨,不行,我得学,因为这就是现实。她坐下来认真地把这部电视剧看完,觉得这样的戏拍起来不难,自己也能拍。
于是,胡玫就开始尝试拍电视剧,先拍了一部《无尽的爱》,自己写剧本,12集拍下来,摸到了门道。然后又有了梁凤仪写的《昨夜长风》,傅艺伟和汤镇宗主演。拍完后,中央电视台原本是安排在一套播出,广告都谈好了,但后来种种原因,换了另外一个片子,《昨夜长风》放到了八套播出。
虽然有点遗憾,但要是没有这个片子,就没有后来的《雍正王朝》。

胡玫和苏小明当兵时的合影。
原来,宋祖英的丈夫、《雍正王朝》制片人罗浩在看到了这部20集的电视剧后,连看了三遍。他说,《雍》要找这个导演“胡政”来执导——罗浩看错了胡玫的名字,以为导演名叫胡政,是个男导演,后来发现是“胡玫”,是个女导演。罗浩心里一下凉了半截,说太不适合干《雍正王朝》了。这样一部大剧怎么能用个女导演来拍呢?
当时《雍正王朝》联系了12个导演,连张艺谋、陈凯歌都谈过,还请过话剧导演林兆华,但后来都没有接。当时的胡玫已经读了二月河的小说原著,很震撼,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她还专门跑去雍和宫,在心里默默地和雍正说了半个小时的话。神奇的是,第二天电话就来了,定了胡玫做导演。 胡玫回忆,当时她在梦里还见过雍正皇帝,现在想想,能执导《雍正王朝》,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机缘与神奇。
1998年,胡玫导演的历史大剧《雍正王朝》,在中央一套播出,创下央视收视的高峰,最高收视率达到16.7%。一个女性导演,驾驭一部波澜壮阔的电视剧,把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翻云覆雨的朝堂争夺,在影像中生动地营造与刻画了出来。胡玫,通过《雍正王朝》华丽转身,重返影视界。

2024年10月29日,第37届东京电影节,胡玫执导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获2024东京·中国电影周金鹤奖评委会特别奖。
《孔子》选角的奇特经历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大火,让胡玫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她那颗电影心,却一直没有放下。在收到拍摄电影《孔子》的邀请时,胡玫既兴奋,也感到压力。她用了好长时间去酝酿,思考怎么用独特的电影语言讲述这样一位影响千年的教育家、思想家。
这部电影,胡玫并没有按照大家认为的方式去写孔子的一生,而是根据编剧江奇涛的思路,截取了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这一段历史。夫子游走各个国家,想要实现政治理想,却每每都被轰走;孔子与弟子被困陈蔡,差点饿死,他的社会理想几尽破灭。在胡玫看来,电影中的孔子应该是个真实的人,不是神,但又是在黑暗中能照亮世界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于是在挑选孔子扮演者的问题上,胡玫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在现实中能够力压群雄的人,就像山林中所有动物见了都不敢吱声的百兽之王一样,这就是孔子在历史的地位。
电影香港投资人于品海先生认为周润发演孔子最合适,建议胡玫在香港见一见周润发。胡玫对发哥的第一印象是:像个大孩子一样单纯!那是冬天,他上身穿件大衣,下身居然穿着大裤衩,光着腿,哆哆嗦嗦就来了。正逢过年,他见人就发个红包,里面塞着100元港币。 胡玫还跟发嫂聊,非常投缘。
最终让胡玫确认孔子这一角色属于周润发的,还是“玄学”助的攻。胡玫20岁时有个老先生曾对她说,50岁上下时会碰到一个属羊的人,一定要和他合作。老先生说这个人在中国有名,世界也有名,当时胡玫还是一个大学毕业生,觉得这话很奇怪,不知道老先生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在香港准备送周润发夫妇出来时,胡玫打开车门,随口问了一句:“你是属羊的吗?”
周润发站在那里愣住了,回过头来说:“对啊,你怎么知道?” 后来,于品海给胡玫打电话询问情况,胡玫说:“(孔子)就是他!”

导演胡玫受聘上海开放大学客座教授,共同创办“胡玫影视表导演创作班”。
用经验让后人少走弯路
从商界重回电影圈,在取得巨大成功后,胡玫又希望在教育领域“导出”好戏。受上海开放大学邀请,胡玫作为客座教授创办了“胡玫影视表导演创作班”。
在问到涉足教育的初衷时,胡玫说到,自己40多年的影视界经历,靠的是在社会生活中的摸索,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才积累出创作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现在有很多有志于影视界的青年,非常有才华,但因为考分的原因,被高考挡在了艺术院校的大门外。这批学生让胡玫想起当年77级、78级的学生,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来自各行各业,内心有想要倾诉的东西。胡玫特别希望能倾其所有,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学生,为这些想进入影视圈的不同年龄段的同学们指明捷径。这才有了“影视表导演创作班”,而借用胡玫自己的话来说,这是生命给她打开的另一扇窗。
在胡玫的班上,你能见到各个年龄段、迥异背景的学生。作为教师的胡玫,在这里有机会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给下一代的朋友们。 胡玫和她的团队创新很多教学方法,如采用“剧组实践+校园教学”双轨模式,直击影视教育脱离产业的痛点,让学员入学后就有机会进入专业剧组实践,参与影视剧项目拍摄与制作,并获得相关影视剧的参演证书。而剧组也有机会优先考察影视班学员,让教学与实战实现了无缝衔接,大幅缩短从学业到职业的漫长等待期。
项目制学习不仅帮助学员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他们的结业作品还有望登陆主流视频平台甚至电视台。 学员在接受专业特训的同时,可以申请就读表演艺术等学历专业,实现学分转换。学员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专业能力也同步强化,还可以继续攻读本科学历。成绩优秀的还将获得导师业内推荐,获得考研或留学深造的机会。
胡玫说,电影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生活,因为它要讲人的故事,讲人类的情感,讲最真实的、最心底的东西。从一个音乐世家的叛逆少女,胡玫一路走来,她的心路历程也如同一部部作品,剧情跌宕起伏,内容千回百转,但从始至终不变的是她那颗热爱生活、用故事讲述生活的心。
(本文获新民周刊授权转载,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