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与华盛顿的半世纪“情缘”

意义非凡的“小奇迹”

采访、撰稿:徐立青

        春末夏初时节,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天气常常晴好而不酷热。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下称“华盛顿动物园”或“动物园”)也迎来了一年之中大多数动物最活跃、游客最多的季节。从清早开门到傍晚关门,动物园往往都热热闹闹的。

        热闹之中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熊猫馆。

        不管是周末还是周中,熊猫馆总是围着很多人——有时户外部分围栏旁边的人多,有时室内部分玻璃墙旁边的人多,有时户外室内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基本取决于三只大熊猫出现在哪里——吃竹子,玩玩具,或者只是走来走去或趴着发呆。人们总是举着手机或相机拍照,兴奋地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动物。

2021年8月,大熊猫幼崽“小奇迹”(右)与妈妈“美香”在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享用1岁生日蛋糕。图/ Newscom

        今年64岁的南希和两个老姐妹照例在“闺蜜约会”里加上了看大熊猫的日程——家住得不远,她们几乎每一两周就来一次,因为长时间不来“就很想它们”;埃里克和莎拉·康特尼夫妇带着刚放暑假的3个孩子从华盛顿州来华盛顿特区进行一年两度的家庭旅游,孩子们从在动物园门口就开始嚷嚷“熊猫在哪里在哪里”,“我们要看见真的熊猫啦”。12岁的阿丽莎因为夏令营来到这里,她望着玻璃墙那边手脚并用试图从玩具中掏出小零食的大熊猫,不时惊呼“天哪天哪太可爱了吧”——然后阿丽莎认真地跟旁边的同伴说:“我将来要当饲养员,真的我一定要,这样我就能真的摸摸熊猫了!”

        等阿丽莎长大,真的如愿当了华盛顿动物园的饲养员,她能“摸摸”的熊猫,不知是否还是现在居住在华盛顿的大熊猫一家。一个有点伤感的消息是,如果不续约,今年夏天,华盛顿动物园的大熊猫一家,将在美国度过最后一个生日。

游客在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观看大熊猫家谱。图/ Newscom

快乐幸福的“吉祥三宝”

        目前居住在华盛顿动物园的有三只大熊猫:妈妈美香、爸爸添添,和他们的“老来得子”的熊猫宝宝“小奇迹”。它们仨的生日很接近:美香是7月22日,添添是8月27日,小奇迹是8月21日。小奇迹还有三个同父同母的兄姐,分别是出生在2005年的大哥哥泰山、出生在2013年的姐姐宝宝,还有出生在2015年的小哥哥贝贝——他们都已经回到中国。

        和大熊猫的交配与生育周期有关,也有些巧合,泰山、宝宝、贝贝的生日也都集中在七、八月间。每到夏季,熊猫们接二连三过生日,华盛顿动物园就接二连三地精心准备。“寿星”熊猫会享用一个特制蛋糕,苹果、红薯等大熊猫们爱吃的水果蔬菜被冻在蛋糕造型冰块里,可以边玩边吃,美味又清凉。

        如果恰逢熊猫宝宝们的一周岁生日,那庆祝活动就越发隆重。极具中国特色的“抓周”仪式会给安排上。仪式通常由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合办,动物园园长、中国驻美大使也往往会到场祝贺。抓周仪式上,会有三根竹子挑起三幅画,分别含有长命百岁、健康快乐、多子多福等吉祥寓意。熊猫宝宝会被涂有蜂蜜的翠竹吸引,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通常熊猫宝宝们一个都不放过,毕竟每一根竹子都很好吃——和小孩子的抓周仪式一样,家长并不多么看重孩子究竟选择了什么,只是用温暖的目光看着他们,用这种仪式表达对他们最深的喜爱和最美好的祝福。

        熊猫馆一直是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大熊猫生日的时候,来围观它们吃蛋糕、抓周的人们更是熙熙攘攘,围栏周围形成好几层的“人墙”。今年的“生日季”又快到了——这会是一个特别的生日季,因为这可能是美香他们在华盛顿动物园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根据与中方的现有协议,美香、添添和小奇迹会在今年年底返回中国。

        按照美国国家动物园和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达成的协议,美香、添添1990年来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租期15年;协议规定他们的幼崽都属于中国,都会在年满4岁时返华,参与大熊猫繁育计划。后来,协议延长到了2020年,又在2020年底延长到了2023年12月7日。

        泰山是美香与添添成活的第一只幼崽;2010年年初泰山返回中国时,成百上千民众雪中泪眼送别,成为当年华盛顿知名的新闻场景之一。后来宝宝、贝贝先后出生。宝宝的名字来自知名人士起名候选、网友投票,她的名字在百天庆典时揭晓,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米歇尔·奥巴马和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都发去了祝福视频。贝贝出生不久恰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美国访问,米歇尔·奥巴马和彭丽媛一起来国家动物园看望了大熊猫,“贝贝”就是她们给新生幼崽起的名字。后来,宝宝、贝贝也先后在4岁左右返回中国。如今,泰山早已做了爸爸,宝宝更是3只熊猫幼崽的妈妈了。

2022年8月,“小奇迹”在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庆祝了他的两岁生日。图/ Newscom

科学合作诞生“小奇迹”

        小奇迹出生在2020年夏天,正是美国新冠疫情加重且“看不到头”的时候,动物园本身也处于关闭状态。在动物园网络征集名字时,收到了10好几万张选票。得票最高的就是后来的——“小奇迹”。一方面,大熊猫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美香却在22岁“老来得子”,小幼崽还是美国动物园首次通过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使熊猫成功受孕并分娩出生的,可不就是个“奇迹宝宝”;另一方面,“小奇迹”的出生奇迹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给无数人带来难得的快乐与希望。

        约什·科恩(Josh Kohen)就是三年前投票给“小奇迹”的网友之一;他因此觉得自己与这只大熊猫宝宝之间有着特别的缘分。不过,其实约什与熊猫的“特别缘分”可以回溯到多年以前。童年时,奶奶偶然给了他一本关于熊猫的儿童绘本,小约什被这种可爱、有趣、因为独居习性还显得有点“酷”的动物迷住了。他找来很多关于熊猫的书来看,捎带着对中国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习中文。

        高中时,一次为了完成科学课的作业,约什认真查阅各种信息,交上去一份关于熊猫的报告,老师给了满分。受到鼓舞的约什对熊猫、对中文、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烈,读了更多的中国书,交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他2006年终于有机会去中国旅游,去了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亲眼看到了大熊猫,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永生难忘,“梦想成真”的时刻。

        约什第二次看到大熊猫就是在华盛顿动物园。2022年的春天,华盛顿动物园举行了盛大的系列活动“GP(Giant Panda大熊猫)50”——甚至比熊猫们每年的生日会还要盛大,主要为的是纪念大熊猫来美50周年。约什从动物园网站上得知消息,专程做好计划、安排好假期,从加州远道而来参加4月16日的“Pandaversary”庆典——这个庆典是GP50系列活动的重头。他把这趟特别的“熊猫之旅”作为送给自己的34岁生日礼物。那天,约什看了大熊猫一家享受水果“蛋糕”,也观赏了中国“喜事”所特有的舞狮表演,还吃到了中国驻美大使馆专程送来给游客们的豆沙包——做成熊猫模样,很萌也很甜。

        约什还在动物园看了纪录片《奇迹熊猫》(“The Miracle Panda”);正是那天动物园为这部纪录片举行了首映式——这个首映式也是“Pandaversary”庆典的一部分。《奇迹熊猫》的主要内容是“小奇迹”在华盛顿动物园出生成长,包括中美两国的科学家是如何在疫情期间艰苦的条件下努力为小奇迹的出生与成长“护航”的。

        《奇迹熊猫》的制片人是纳克雷萨·斯旺(Nacressa Swan),英国影视从业者。斯旺说,她真的很高兴能够制作这部特别而珍贵的纪录片——一想到在疫情导致的全球范围的“大封锁”里,小奇迹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和幸福,她就觉得很“奇妙”。“对我来说,(拍摄这部纪录片)是我的特权和乐趣。”她说。

        斯旺还说,她在拍的时候接触的资料和人越多,就越觉得小奇迹健康出生、快乐成长,不是一件偶然和简单的事情,背后是中国和美国在大熊猫繁育领域密集的交流和长期的合作。“是科学与合作让人们可以拯救这个奇妙的物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斯旺感叹,“当中国和美国找到共同之处时,他们之间的合作真的很强大。”

        发出类似感慨的并非斯旺一个人。身为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园长,布兰迪·史密斯(Brandie Smith)不止一次说过,美国和中国关于大熊猫保护的合作“一切皆有可能”。她回忆,在疫情爆发前,每年华盛顿动物园都会有饲养人员、科研人员去中国,就大熊猫喂养、繁育和保护进行学习交流;同样,每年也会有中国同行来到华盛顿动物园,交流、讨论。疫情打断了这一切,但定期的电子通信、视频研讨从未停止。每个月,华盛顿动物园还会给中国同行发去一份关于大熊猫状况的报告,作为交流的基础。“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谈起熊猫幼崽们,史密斯流露出母亲般的眼神。她回忆,宝宝性格独立,有点“高冷”;贝贝、小奇迹更外向一些,喜欢玩耍。“我记得所有的幼崽在这里的时时刻刻。 但有一点是,他们出生时,我们就知道,他们(长大后)将去中国,去成为群体繁殖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就像人类的宝宝一样;宝宝长大了,其实你不希望他们留在你身边,你希望他们走出去,去取得成功。所以我们的(幼崽)将去中国;他们会有他们的幼崽,为保护物种作出贡献。”

        “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再持续50年。”史密斯在“Pandaversary”的庆典上说。

熊猫馆外,游客们正在围观添添。徐立青 摄

半个世纪历史见证

        现在,美国和中国保护与繁育大熊猫的项目已经51年了。1972年4月,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成果”,雌性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就来到了美国。当时,美国的动物园争相申请,最后尼克松总统亲自拍板选中华盛顿动物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大熊猫落户美国首都的国家动物园,对于刚刚打破僵局、正努力通往建交路上的美中关系,意义非凡。

        “玲玲”和“兴兴”抵达华盛顿那天, 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尼克松夫人第一时间就去看望他们,还出席了华盛顿动物园熊猫馆的揭幕式。休息几天后,两只大熊猫开启了公开展示,就吸引了两万人在第一天涌去动物园排队参观,甚至引发了动物园周边的交通堵塞。之后,“大熊猫”周边成为最受欢迎的纪念品,动物园为大熊猫征集新鲜竹子、美国姑娘用自家农场生长的竹子应征成功等等轶事佳话层出不穷。

        卡罗琳·温斯洛(Caroline Winslow)是第一批与大熊猫“亲密接触”的美国人之一。她对玲玲和兴兴的第一印象是“他们的叫声很特别,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当时,温斯洛还有个特殊身份,是华盛顿动物园的教育项目志愿者。动物园鼓励志愿者们参与到观察大熊猫的工作中去,收集关于它们行为方式的数据、研究它们的需求。那时,“熊猫镜头”还远远没有诞生,温斯洛和同事们以“手写”的方式记录着各种细节和数据。她还记得,那时晚上坐在熊猫馆里,周围一片黑暗;但熊猫的围栏里亮着红灯,她努力观察,试图弄清楚它们在做什么。

        温斯洛后来成了“国家动物园之友项目”的工作人员,她一直“和大熊猫一起工作”,直到2020年底退休。她见证了玲玲和兴兴的到来、生活和去往另一个世界,也迎接了美香、添添的到来,和它们的幼崽们的诞生。

        玲玲和兴兴都活了20多岁,先后因为疾病和年老去世。玲玲曾产下过4只幼崽,但都没有成活。美香这20年间生产的幼崽中成活了4只,这既反映了熊猫保护和繁育整体认知和技术的进步,也是美中合作的大熊猫项目在多年积累和发展后取得的成果。温斯洛回忆,和大熊猫打交道的这几十年,参与到美香与添添的繁育计划中,是最为激动人心的事情。她至今记得幼崽们刚出生时粉红弱小的模样,以及与模样不太相称的响亮叫声。温斯洛还说,美香是个好妈妈,很耐心;“她实际上教会了我如何做母亲”。

        如果美香、添添和小奇迹如期在今年12月回中国,南希她们的“闺蜜聚会”就要从“去华盛顿动物园看熊猫”换成别的活动了;她们还没想好该换成什么。“我会很想它们的。时间太快了。”南希看着大啃竹子的小奇迹,喃喃地说。“它们如果留在这里,很好。如果回中国,只要开心,也很好。它们幸福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