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水的赞歌 生命的交响

成都东安湖公园一景。 图/成都市公园城市管理局

生态秘境:自然的守护与恩泽  

        四川,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自然与生物共同编织着一个关于和谐共生与生态保护的传奇。这里,山川河流不仅是地理的标志,更是生命的摇篮。四川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正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四川占据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的土地,拥有超过全省70%的林地、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这里不仅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更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全省野生脊椎动物多达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不仅有国宝大熊猫,还有川金丝猴、雪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保护这些珍稀生物,四川不遗余力地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国家公园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四川布局了三个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和贡嘎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首批国家公园之一,不仅是大熊猫的栖息地,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生态教育的展示样板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熊猫和其他众多珍稀生物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繁衍。

成都城市绿道,为民众生活、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汪坚平 摄

        四川的自然保护区系统涵盖了多种类型。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覆盖了3个类别8个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境,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些保护区内,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四大生态系统为各类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此外,四川已建成各类自然公园320处,涵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石漠公园和自然遗产等多种类型,多样的四季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价值巨大。

成都斑竹林景区内白鹤翩翩起舞。 周建勇 摄

        四川在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工程,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四川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2.57%。同时,湿地生态系统总体状况向好,建成了多处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四川取得了显著成效,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

        四川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四川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范例。这里的山山水水,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在四川,每一片绿叶、每一滴清泉都在默默地诉说着生态保护和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激励着人们继续为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而努力。

在成都,民众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期间,时时可见“绿”。程天欣 摄

山河故事:生物多样性的丰歌

        在四川深邃的原始森林中,一个生动的景象正在上演,百余只川金丝猴在枝头跳跃、嬉戏,构成了一幅动态的自然画卷。这些珍稀生物的活动,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体现。这一景象是由德阳市小木岭国有林保护处的工作人员在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九顶山大熊猫小种群调查时发现的。这些川金丝猴的影像记录,不仅是对这些珍贵动物活动模式的宝贵记录,也是对四川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的有力证明。

        据了解,川金丝猴别名狮子鼻猴、仰鼻猴、金绒猴等,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的金丝猴仅存5个物种,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川金丝猴在野外通常生活在植被环境很原始的森林中,它们是衡量森林健康、完整与否的旗舰物种。据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工作人员张友亮介绍,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境内安装投放了50台红外相机,采取网格化监测模式,已多次拍摄到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林麝、血雉、绿尾虹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也意味着绵竹的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泸州市东门口长江边处,数百只红嘴鸥在江边飞舞。 牟科 摄

         2023年11月17日,成都揭牌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标志着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个研究中心是在整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成立的,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平台。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已从“濒危”降至“易危”,这一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榜样。

        生态保护网络覆盖了四川全省的山山水水。四川共建成了67个大熊猫保护区,形成了一张广泛的生态保护网络。这些保护区不仅为大熊猫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也为包括雪豹、羚牛等在内的8000余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其中,在这片保护区中,保持的原始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大熊猫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栖息地的碎片化和种群间的“孤岛化”问题依然严峻。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立,为这些珍稀物种提供了一个连续、广阔的家园,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位于成都市中心的锦江九眼桥附近吸引了一群夜鹭“组团打卡”。王磊 摄

        除此之外,四川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成都观鸟会的成员沈尤走遍四川的山山水水。他的眼中,四川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每一次的观鸟之旅,不只是对鸟类的追踪,更是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自2017年以来,沈尤参与了由成都观鸟会和多家省内机构共同发起的河湖湿地水鸟同步调查。这项调查不断扩展,从成都平原到四川盆地的大部分低海拔区域,涵盖了长江流域四川盆地的广阔地带。每一次调查,都是对自然的一次深入探索。随着调查的持续进行,沈尤和他的团队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从最初的36种2490只水鸟,到2023年的75种89222只,这一变化不仅证明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更反映出四川水域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四川平武,寒冬季节两只金丝猴在枝头相互取暖。 薛康 摄

        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和长江干流,这些河段和湖泊成为了水鸟的越冬天堂。在这里,沈尤观察到了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鸟类的身影。这些鸟类的出现,是四川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的最佳证明。

        沈尤的观察和记录,不仅是对四川自然之美的记录,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四川的河流和湖泊,不仅是水鸟的家园,更是生物多样性的见证者。河湖的清澈,山林的葱郁,都在诉说着四川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和保护。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一览。图/成都东部新区

生态和鸣:人与自然的共舞

        四川省阿坝州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蕴藏着中国生态与自然的瑰宝。这里不仅是长江与黄河的上游,更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态美景和生物多样性。阿坝州以其广阔的面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点。

        阿坝州全州面积8.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流经四川的唯一区域,林地、草地、湿地加一块占幅员面积的91%以上。这里有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正稳步推进,还有3个世界自然遗产地、59处各类保护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3种、重点保护动物142种,生态红线超过总面积47%。透过这些数据,反映出阿坝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

        九寨沟、四姑娘山、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大熊猫基地等成为了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这些景点不仅提供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探索和体验四川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绝佳地点。

渔家灯火。 周建勇 摄

        特别是在金秋时节,四姑娘山等地,展示出一幅“半山彩林半山雪”的壮美画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师。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瑰宝。每到秋天,这里的雪山、冰川、海子和林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斑斓,吸引着无数旅者前来探秘。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拥有“世界最大中国沙棘天然林”和“世界最大年龄中国沙棘树”,这些沙棘不仅是地球上生存了2亿年的“植物活化石”,而且对于固水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四姑娘山所孕育的中国沙棘,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也是这片土地的自然奇迹。这里的沙棘不同于其他区域,它们发育成为了高达10米以上的乔木林,总面积超过5万亩。这些独特的沙棘群落,不仅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也为保护和利用四姑娘山的沙棘资源提供了机会。

        四姑娘山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拥有2000余种高等植物和200多种脊椎动物,还有丰富的昆虫、软体动物、微生物和地苔类。这片土地不仅是“雪山的博物馆”“古树的陈列室”“植物的展览地”“动物的生态园”,更是一片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实验室。四姑娘山超过3000米的海拔落差和独特的冰川地貌,造就了这里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

几只大熊猫在树枝上攀爬嬉戏。

        然而坐落在阿坝州松潘县的黄龙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独特的高原湿地珍宝。这个占地700平方公里的景区,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而且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提供了绝佳范例。

        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其彩色的钙华梯田、壮丽的雪山、深邃的峡谷和茂密的森林而闻名。这里的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碳酸钙华的沉积形成了梯田状的自然奇观。黄龙不仅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享誉全球,更因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特征在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当你步入黄龙,不仅可以欣赏到高山景观的壮美,还能探索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石灰岩地貌、瀑布和温泉。这片地区生存着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在内的多种濒临灭绝的动物。这些珍稀物种的存在,不仅增添了黄龙的生物多样性,也提醒着人们必须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区钙华滩流。 安源 摄

        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机会。通过参观这样的景区,游客不仅能体验到自然的美丽和奇观,还能增强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黄龙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了其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以长期保存,同时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收益。

        另外,阿坝州的乡村旅游也在蓬勃发展。星罗棋布的乡村民宿、藏家乐、农家乐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选择,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机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红原牦牛奶制作的冰淇淋、草原骑马、户外露营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收入来源。

        这些生态旅游项目的成功,不仅体现了阿坝州生态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更是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阿坝州不仅保护了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这些生态旅游项目的成功,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范例。这一切都证明了生态保护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双重益处。

九寨沟风景区。 安源 摄

美丽四川:你我共同的守护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同心协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四川历来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了“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坚守了美丽四川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大美四川”的生态画卷。天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物种多样性恢复性增长。

        未来,四川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几个重大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四川的生态保护故事,将继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