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马古道,大多数人会不期然想起云南普洱到西藏拉萨那条“滇藏茶马古道”。其实在川藏横断山脉中还有两条古老的“茶叶大道”(大茶路和小茶路)。如今,川藏南北线公路日益完善,大山里曾经的喧嚣归于平静,古道上曾经的痕迹亦湮灭于荒野之中,为了寻找这段历史上繁华的荣光,我们背起行囊,顺着“四川茶马古道”去溯源这两条曾经辉煌过的大、小茶路。
文︱高富华 摄︱柯炳钟
四川雅安名山大地指纹茶园(视觉中国)
四川茶马古道前世今生
在古代,这条茶马古道又称“川藏大道”、“茶叶大道”。茶马古道源于“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的古老交易。这种交易起于唐而盛于宋、明清。唐代茶马交易中的马主要为青海、甘肃一带的河曲马,而茶叶主要来源于四川和陕西,交易地点主要在今天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因此,这一时期的川茶主要通过岷山道、金牛道、唐蕃古道往西北运送。宋南渡之后,西北被金人所据,马的来源地进一步缩小,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等康巴藏区。黎州(今汉源清溪)、雅州(今雅安)、碉门(今雅安天全县)易马场开始受到重视。到了明代,出于作战的需要,对战马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与此同时,藏区对茶叶的依赖也更加强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以茶治边”于是成为带有政治谋略的经济政策。如蜀王朱椿所言“秦、蜀之茶,自碉门(今雅安天全县)、黎(今雅安汉源县)、雅(今雅安雨城)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而四川茶马古道,正是从雅安出发,到达康定,然后延伸到遥远的拉萨。
在不通公路的藏区仍然有不少马帮活跃着,他们延续着千百年来古老运输传统(视觉中国)
清军入关之后,清朝疆域涵盖了蒙古、青藏高原。战马来源已经不是问题,茶马互市在康熙之后逐渐停止。与之相反,边茶贸易却愈来愈大,茶叶贸易重心从甘青地区转移到四川。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清廷还大力修缮了道路,新建驿站,通往藏区的道路系统比之前的好了许多,驻藏大臣入藏走的也大都是川藏大道。过去以茶马互市为主体的贸易通道,其商品愈来愈多元化,茶马之道成为运输以茶叶为主的各种商品的通道。清代每年输入西藏的茶七成以上来自四川,其中主要为雅州(雅安)所产边茶。这条路,也是横断山脉里最艰苦的茶马古道,主要靠人力背运到康定。从雅安到康定(打箭炉)的茶叶,由背夫一步一个脚印背运到达。茶叶背到康定后,经牛皮包装后,由牦牛、驮马一路向西运到西藏昌都、拉萨,再由拉萨向西到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全长4,000多公里。
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明代马帮牵马夫陶俑
随着1950年康藏公路(连接雅安和拉萨的公路,G318国道前身)建成通车,打通西藏与内地的“血脉通道”,成为世界屋脊的第一条公路。它全长2,255公里,贯穿西藏高原东部,自东到西翻过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激流,全线平均海拔在3千米以上。如今茶马古道已被深山幽谷隐藏,现代交通早已代替遥远的马帮。远古的辉煌已还给辉煌的祖先。然古道不在,风景依然。昔日的茶马古道,今天已成为世界级的热门旅游线路——“中国的景观大道”之称的G318川藏公路。
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拍摄于1908年黑白照片,四川甘孜州康定县瓦斯沟茶马古道上的背茶人(高富华提供)
漫话大小茶路
从雅安到康定(打箭炉)的古道主要有两条,人们将它称为“大路”和“小路”。“大路”是从雅安出发,向西南经今雨城区飞龙关到荥经新添镇,然后过六合、花滩、箐口、凤仪翻越大相岭到清溪(今属汉源),向西经宜东,在兴隆沉村渡过大渡河后,再经磨西翻越雅家埂到达康定。后来,泸定桥建成后,过泸定桥再沿大渡河而上,经瓦斯沟到达康定。这条路,从雅安至清溪段,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交集重叠,也是朝廷向藏区输入军饷物资的官道,沿途驿站客栈较多,商旅行人、马帮过往频繁。
1939年6月初,民国人文摄影师孙明经从雅安出发,历时160余天,行程上万里,完成了一次用影像和照片考察茶马古道课题。在孙明经记录的历史画面中,西康人背上的货物有大米、木炭、矿石,但背得最多的还是茶叶。茶叶对日常生活的意义堪比米和盐重要,为什么偏偏是茶叶,驱动了无数背夫经年累月的负重远行?茶无疑是藏民生活里极其重要的部分,对生活在寒冷高原上的藏民来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高原缺少蔬菜水果,以肉食为主的藏民必须通过天天饮用大量碱性极高的酥油茶,来中和体内的酸碱度。
进入采茶期后,在雅安名山县红星镇,每天下午1点茶市准时开市(视觉中国)
孙明经在考察中发现,边茶从雅安启运,人力背运至康定要用十七、八天时间;从康定使用牦牛或马帮西运到青海以北需一年半或两年,而到拉萨集散地则需两年半或三年。为何要用如此长的时间?孙明经经过考察得知其原因:用牦牛驮运是“边牧边运”,即一边放牧一边运输;康定以西地处高原,有的地方九、十月就开始下雪封山,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能再次上路,一年中能用于运输的时间非常有限;因包装藏茶要耗用大量牦牛皮,必须宰杀大量牦牛,因此牦牛在运茶途中必须完成繁殖,经历“交配季节”和“生产季节”。
1952年,西康人力背茶情况,背夫负重能力从120斤到280斤,从雅安背茶叶到康定最少需要走半个多月(资料图片)
为何要用人力背运?
孙明经还向经营雅安边茶的茶商请教:“为何雅安至打箭炉这一路上,不用马匹运输而用人力背运?”得到的回答是:“从雅安到打箭炉的路很不好走,一匹马最多驮12条茶,比不过人。这条路上,一个男背夫最少可以背12条茶,多的可以背20条,女背夫少的可以背7条,多的可以背10条。用马驮茶还要马夫照看马匹。”一条边茶重16斤,20条边茶重320斤。古道上马儿不胜其重,背夫们却可为之。雅安边茶背运到康定后,又被称为“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