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现!旧金山百年中国渔村又“活”过来了

        2024年9月8日下午,停泊在旧金山圣巴勃罗湾(San Pablo Bay)的老式中国舢板帆船“归里思·关”(Grace Quan),迎来一群身着十八世纪中后期晚清华裔装束的历史爱好者。

        蓄着大辫子,抬着沉重鱼篓,沿着码头叫卖的苦力;梳起传统发式,插戴绒花,身着繁琐清汉女服装,怀抱襁褓婴儿,拎着篮子买菜的女眷;已经剪掉辫子,头戴巴拿马草帽,身起西式服装的洪门兄弟,现场的游客们仿佛随着未曾变过的海浪声,重回150多年前的旧金山中国渔村。

在中国渔村的百年码头上,参加历史重现的汉服社成员们模拟不同阶层的华裔移民。

        伴随着相机卡嚓声,扮成华工女眷的的女子们浅笑嫣然,她们的裙摆随风摆动,成为码头上一道亮丽而怀旧的风景线。而扮成华人渔民的男子们则娴熟地修补渔网,摆弄缆绳,空气里仿佛多了几分鱼腥味。拍摄间隙,北加汉服社的成员们还为游客展示了当年华裔移民使用的传统工具。一位身着清汉女传统服饰的参与者手拿算盘,向围观的游客们演示如何使用这种古老的中国计算工具。

        这一幕幕场景,是北加州汉服社与中国渔村州立公园联合推出的“晚清华裔移民历史重现”活动,演员们带领游客用行走观演的方式,了解一百多年前华裔移民的日常生活、工作,旨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本地华裔社区的历史文化。

        被此情此景感染的游客,纷纷掏出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并上前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游客Jim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见到了很多中国传统服饰,然后了解到这里曾是中国渔村。中国移民在这里贡献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觉得他们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清末汉女保留了两截穿衣、三截梳头的明代旧俗,但厂字领、一字扣、挽袖,以及繁复的镶滚工艺已经融入了很多满族元素。

        中国渔村(又被称为华人虾寮,China Camp State Park)位于圣拉菲(San Rafael)市中心附近,建于18世纪中,是加州立案历史古迹第924号,占地面积1,512英亩。

        随着1848年至1855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兴起,以及1863年至1869年兴建第一条横贯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太平洋铁路,以广东人为主的大量中国移民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投身到开发建设美国的伟大工程中。

        1869年铁路建成后,留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不得不另外寻找生存空间,其中有人来到当时的世外桃源、今天的中国渔村加州州立公园所在地,建立起一个个渔村,开始以捕捉海虾为生。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渔村的全盛时期是1880年代,当时整村人口达500人,在整个圣巴勃罗湾,这样的中国渔村曾多达26个,总虾米年产量超过300万磅,一度成为美国最大虾米出产地。

一位参加历史重现的汉服社义工手持满穿油纸伞,背景是中国渔村标志性的老式中国舢板归里思关号。

        自从1882年《排华法案》实施后,虾村逐渐没落。到了20世纪初,当年的虾村几尽灭绝,仅剩下唯一的一个遗迹,也就是目前州立公园的所在地。

        2012年加州政府曾因财政问题,试图关闭中国渔村州立公园。但当地居民组织的非营利组织“中国渔村之友”(Friends of Chian Champ)以募款等方式接管华人虾村,让这个历史遗迹能够继续对外开放。每年秋天,中国渔村都会举办文化遗产纪念日活动,为维持公园和博物馆筹款。

北加州汉服社成员们重现百年前华裔移民们打渔归来的农闲生活,修补渔网,维护船只。

        中国渔村州立公园负责人马丁·娄温斯坦(Martin Lowenstein)坦言:“我们与1868年迁居此地的中国移民共享着同一个社区,保留并传承他们的历史至关重要。曾经湾区有26个这样的中国渔村,如今这里是唯一留存的遗址。保护这个地方不仅对本地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讲述华裔移民故事的重要途径。毕竟,中国人的故事是加州历史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由北加汉服社提供,摄影: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