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了千年丝路历史与伊斯兰风情的南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神奇场域。商贸历史悠远,四大文化荟萃,还有着至今鲜活生动的绿洲城市文明。行走其中,仿若破开时空之门,重返惊奇、野性与繁华交织的西域世界!
文:吴歆宜/旅读中国 图:麦翔云/旅读中国
穿越时空 去赶集
沿着丝绸之路,重返张骞、玄奘走过的漫漫黄沙道,当两千年岁月流转,还剩下多少曾经?
“城里城外,车水马龙, 驼队马帮,熙来攘往,行商坐贾,比比皆是,杂货分呈,琳琅满目。”公元前一二八年 (约西汉),张骞出西域,来到西域卅六国之一的疏勒(今 喀什),眼前繁华景象,令他 大为惊异:“疏勒城居然同中原的城镇一样,有很像样的街道和市场店铺”、“更有趣的是市场上众人的服饰一个个绚 丽多姿,所操各种语言,闻所未闻。”
多年以后,当现代旅人循着张骞的脚步,抵达这处位居中国版图最西侧,沙漠、高原、雪山环抱的神奇城市,也很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史册里头生动鲜活的绿洲集市,如前人所见欢声笑语、热气蒸腾,宛若昨日。
喀什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又名“匠人街”,在此可以看 到手感厚实的土陶花盆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民族乐器。
不只是丝路 宗教美食交流路
假如从南疆政治经济中心喀什启程,前往与之相邻的和田(和阗)、阿克苏,同样能见到大量的乡土巴扎。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环型分布的大小绿洲,串联起无数巴扎,连接起著名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至北非的开罗、中亚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
数千年间,这条黄沙遍布、危机四伏的漫长商道上,聚集过摩肩接踵的商人、也有过雄心万丈的探险行伍,张骞走过、班超走过,裴矩、玄奘、法显、马可‧波罗、斯文‧赫定、斯坦因也走过。
通过这条贯穿欧亚的商业孔道,中国与中亚、欧洲的商业得以往来,东方丝绸、茶叶、瓷器、玉石,换来了中亚和西方的香料、马匹、乐器、农产。
丝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东西文化交流之路,是“玉石之路”、“宗教之路”、“美食之路”,也是“艺术之路”、“音乐之路”。
由丝路东传而来的佛教思想,与本土儒、道文化相容,深入常民百姓的生活之间;丝路带来的美妙食材:小麦、核桃、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蒜、芫荽、胡椒、洋葱等等,更早已融入中华文明血脉之中,成为华人餐桌上缺少不可的家常滋味。
喀什噶尔老城作为新疆最早门户, 历史悠久。
不只是巴扎 西域民俗文化窗
巴扎一词,源于波斯语“大门边的集市”之意,相 当于北方的集、南方的市、云南的街子、两广的墟。要想 一窥鲜活丝路文化,首选南疆,到了南疆绿洲,不能错过 性格各异的城乡巴扎。
有人说,巴扎是南疆生活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 更是西域民族的原生态博物馆。巴扎里五颜六色、生机勃 勃的买卖场景,述说了无数精彩故事,花帽上的图腾纹 饰、手工艺匠人的记忆传承,单单挑出来一项,都足以让 人流连十天半个月。
巴扎既是有形交易空间,更是无形文化场域──蕴含绿洲居民对秩序、阶级、礼仪、道德、风俗……等的抽象价值观。尤其相对于非教徒不得门而入的清真寺,可以任意进出、甚至参与其中的巴扎,更是认识南疆文化的绝佳开放空间。想要探索丝路历史,感受西域文明,不能忽略巴扎的重要性。
喀什坎土曼巴扎最热卖的商品 之一:雕花门环。
大大小小的临街铺面,五花八门的木陶商 品,是喀什老城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街景。
不只是边疆 四大文明集中地
曾经,在80年代,日本文化人池田大作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恩比有过一段对话:池田问,假如可 以选择“您希望出生在哪个国家?”,汤恩比微笑回答: “公元一世纪佛教已传入时的中国新疆。”
汤恩比的选择,国学大师季羡林想必能懂。毕生从事东方语言研究的季老,是世界上仅有几位通晓梵语、 巴利语等古印度语言学者之一,更是最后一位能解译吐火罗语的人,他说:“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 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假如,每个人毕生能拥有一次往返时空的机会,那么季老与汤恩比,大概会在公元一世纪的新疆大地上相视而笑吧,而场景,无疑是巴扎。
喀什“百年老茶馆”二层廊道上半露 天茶桌,是乐器爱好者的交流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