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沐槿
在中国,自古至今,传承千年之久的大众饮品,就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早已超越了饮品本身,它代表着中国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学享受和精神追求。

茶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学享受和精神追求。图/Shutterstock
千年茶韵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茶的种类多达上千种,制茶技艺也各有千秋。但人们在品茶之时,不仅是在享受茶于口腔里回味绵长的香气,更是在追求一种宁静超我的茶道精神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
这也是茶文化与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结合的重要体现。儒家注重礼仪与修身,佛教强调禅修与觉悟,道家崇尚自然与无为。中国儒释道文化中的茶道精神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和谐与内心宁静。这种茶道精神又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首捧,“茶”也由此成了中国古代诗歌里常见的意象,文人雅士们写茶,更多是以茶为依托,表达一种闲适高雅的生活方式。
诗人以茶入诗,认为茶能提神醒脑,激发灵感。饮茶是诗人创作前的仪式,茶香与文思相辅相成。正如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晴窗细乳戏分茶”,就描绘了他偏爱品茶与创作的闲适生活。“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山泉煎茶有怀》,字里行间满是对茶的无限热爱。

明·居节《品茶图》(局部)
人们还常以茶为媒介,品茶论道,会客交流,比如传统的诗人茶会,以及现在常说的“茶话会”“茶歇”,甚至是新式“围炉煮茶”等等,都是将饮茶作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形式,营造出了高雅的文化氛围。宋代诗人苏轼与友人常以茶会友,留下许多与茶相关的诗文。明代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也记载了与友人品茶的雅事,展现了茶与文人生活的紧密联系。
茶也代表着隐逸的生活。茶本性清淡,与文人雅士追求的清高、淡泊品格相契合。许多文人将茶视为隐逸生活的象征,通过饮茶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他们常在山间、溪边煮茶,将茶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如此,茶还与禅宗有着深厚的渊源,文人通过饮茶体悟禅意,追求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脱。他们认为茶能涤荡心灵,帮助修行,所以饮茶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方式。宋代文人黄庭坚在《品令·茶词》中以茶喻道,恰在表达对茶的热爱与对禅意的追求。
茶还是待客之道的精髓。文人以茶待客,茶成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家庭还常以茶为家风象征,教导子孙以茶修身养性,南宋诗人杜耒《寒夜》里“寒夜客来茶当酒”,就展现了茶在待客中的重要性。宋代文人朱熹也在《家礼》中讲述了茶礼是一种待客之道,茶具的整洁、奉茶的顺序、饮茶的礼仪、茶与祭祀等,都充分说明了茶在家庭礼仪中的重要地位。

紫砂茶具。图/Shutterstock
茶之美
从器物到意境,充满了生活的美学
茶,也是中国人生活美学的重要载体。茶的美学,不仅在于缤纷多彩的器物装饰,也在于以茶为依托,营造出的生活美学意境。
精美的茶壶、茶杯、茶盘等器具不仅实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上的文人常常亲自设计茶具,追求器物的精致与雅致。茶具的设计和制作还体现了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茶席布置是茶道艺术的重要环节,茶席上的花艺、香道、书法等元素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和谐、雅致的美学意境。
五花八门的茶具代表着不同制作工艺,适用于不同的茶种,也装点了不同的生活空间。天然紫砂泥制作的紫砂茶壶,色泽古朴,质感温润,体现了自然与质朴的美学。陶瓷茶具造型优美,釉色温润,清新素雅,是典雅与精致的融合美。玻璃茶具透明纯净,能够直观地看到茶汤的颜色和茶叶的舒展,体现了纯净与透明的美学。由于玻璃茶具造型简约,还适合于现代家居风格,是现代简约生活美学的体现。铁茶壶质地厚重,手感沉稳,造型古朴,常配有精美的纹饰。铁壶煮茶,让人仿佛置身于古典雅致的生活场景中。竹制茶具取材于自然,蕴藏着山林间的自然味道,是清新淡雅、简约之美的代表。银制茶具光泽亮丽,造型精美,象征着奢华与享受,体现了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玻璃茶具。图/Shutterstock
茶的生活美学还在于它创造的美学意境。茶与四季变化相呼应,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各有独特的风味和美感。品茶时,人们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迁和自然的韵律。饮茶环境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古人常将茶席布置在竹林、书房、山间等清幽之地,营造出了清净的生活氛围。“茶宜精舍,宜幽人”,就是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强调的茶与环境的关系。
品茶还是一种慢生活的体现,以此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和放松,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泡一杯茶,独坐窗前,享受片刻的宁静。茶香袅袅,思绪也随之沉淀,内心得到片刻的安宁。与朋友共聚时,泡一壶好茶,品茗论道,谈天说地,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茶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一场小小的仪式:烧水、温杯、投茶、冲泡、品饮,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也让人沉迷其中,静静体验,慢慢享受生活的乐趣。

铁质茶壶。图/Shutterstock
此外,茶还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寄托着人们的特殊感情。中国很多地方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都少不了茶的参与。祭祖时节,茶常被用作祭祖的供品,既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也象征着与祖先的精神沟通。清明节亦是踏青的好时节,许多人会携带茶具,在郊外品茶,享受自然与茶香带来的宁静。中秋节晚上,家人团聚赏月,茶香与月色相映成趣,品茶则能烘托团圆的氛围。敬茶也是一些地区婚礼中的重要环节,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尊敬。

新郎新娘向父母敬茶。图/CNSphoto
茶的新生
年轻人与传统茶文化碰撞出新创意
历经千年传承的茶文化,如今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生机与活力。据统计,中国茶叶学会每年举办的“全民饮茶日”活动,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就2021年,中国国内共有超过100个城市举办了相关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
直到今天,茶饮依然是年轻人重要的社交手段,出门逛街、约会聊天……茶饮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了。传统茶叶与现代饮品相结合,便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奶茶、果茶、冷泡茶等新式茶饮。很多新一代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涌现,比如喜茶、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茶百道等等。江西宜春的“90后”聂云宸创建的“喜茶(HEYTEA)”,将传统茶与现代饮品相结合,推出了芝士茶、水果茶等创新产品,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营销额十分可观。甚至还有老牌茶品牌的花式创新,比如吴裕泰创新抹茶冰激淋,深受年轻人追捧,几乎每天门庭若市。此外,为了适应年轻人快节奏生活,无糖茶、草本茶、茶包、速溶茶等茶的“变种”也纷纷涌现。

吴裕泰抹茶、花茶冰激淋。

喜茶(HEYTEA)烤黑糖波波牛乳。
个性化的茶具选择、茶席布置和冲泡方式,也表达着年轻人对茶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茶具设计师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实用又美观的茶具。茶具品牌“泊喜”推出了多款设计时尚、功能多样的茶具,如便携式茶具套装,这些茶具不仅有收藏价值,还成了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
除了茶具,如今还有颇多茶文化衍生品,如茶香蜡烛、茶味香水、茶主题文具等,这无疑是将茶更广泛地融入了现代人生活的各个细节中。茶香蜡烛品牌“茶香物语”推出了多款茶香蜡烛,如龙井茶香、普洱茶香等,深受年轻人追捧。互联网上也涌现出了很多茶文化的垂直自媒体,这些茶自媒体博主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分享茶知识、茶艺技巧、茶文化故事等,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关注。

一场以《千里江山图》为主题的茶艺表演。图/CNSphoto
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茶艺表演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2021年,杭州茶文化节上的茶艺表演《茶韵西湖》通过融入现代音乐和灯光效果,吸引了大量观众。该表演的视频还创下了网络播放量超过500万次的数据新高。2021年,中国茶艺表演团还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周”上进行了多场茶艺表演,吸引了大量国际观众的眼球。
一叶茶香,跨越古今,绵延千年。茶在味蕾中交织,在生活中流长,在精神中永存,它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装点着中国人生活里无处不在的美。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