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大衣凭啥成了抗寒顶流?

撰稿|极 耳

        冬天到了,羽绒服热了。最近,“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波司登平均价格已升至1600元”等热搜之下,网友们对“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这一话题讨论不休,羽绒服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IP定位为沈阳农业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一群大学生裹着军大衣笑着走进教室的视频刷屏网络,视频的配文则是,“不是羽绒服买不起,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该视频的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军大衣价格实惠还保暖,值得拥有。据视频发布者小良介绍,当初购买军大衣时,“就是突发奇想,也是想买一件过冬的衣服,看到军大衣不错,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就一起买了。”

在年代感的影视作品中,军大衣很常见。(《梦中的那片海》剧照)

        在这届年轻人的力捧下,价格低、用料足的军大衣、花棉袄也逐渐走红网络,有网友表示“军大衣、花棉袄正在占领冬季市场”,这一趋势也被视作是对贵价羽绒服的反击。

        数据显示,目前电商平台的军大衣销量呈现上升趋势,有媒体统计发现,仅一个网购平台,为军大衣付款的人数已破10万。做了5年劳保用品生意的河南小伙张冬冬表示:“差不多一个星期,就卖出了往年整个冬天的销量”。

        线下的实体店铺销量则需根据地域区分,在气候较为暖和的南方地区,军大衣未有明显的销售变化,而气候较冷的北方地区则销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一劳保用品店老板表示,军大衣的零售价并不统一,有七八十一件的,也有一百五六一件,但均不会超过两百元,这么多年也从未涨过价。

        “贼拉风”“买了上课穿”“网上好多00后在穿,我就想着也来一件,到手最后才花了44块钱,用我们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还要什么自行车’,又保暖、又便宜。”……不少年轻人在店铺的评论区留言道。

画作中的“夫拉克外套”。

        军大衣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和爱德华时期,工业革命后生活节奏加快,贵族开始追求简化穿着,“夫拉克外套”应运而生,形成了双排扣、枪驳领、过膝摆的款式,很快在欧洲流行起来。

        随后,英国设计师巴宝莉把原来的夫拉克外套改进,去除了无用的功能,加强了保暖能力,这款大衣成为英国军官的军用大衣制式款,很快传遍整个欧洲军界。

        现在大家最熟悉的那种军大衣则是苏式款式,在抗美援朝后广泛流行。战争结束后,大量军人复员回家,也把军大衣带回到了家里。那个年代,冬天穿着军大衣是身份的象征,军大衣甚至能成为贵重礼物馈赠亲友。

某网购平台热卖的军大衣。

        后来,随着军衔制的取消,军大衣成为军便服,军大衣因为便宜好穿保暖成为“国民保暖衣”,在剧组片场,演员们也穿军大衣保暖。

        军大衣甚至还在外国友人处流行,许多老外把拥有一身中式军大衣当成时尚。比如斯坦·李在2017年12月来中国时,就穿着一身绿色的军大衣,还戴了雷锋帽爬了长城当了一回“好汉”。

        当然,现在流传最广泛的已经是被部队淘汰的老式军大衣,随着大量新的保暖材料进入冬衣领域,根据媒体报道,在对官兵的保暖衣物设计上,新配发的20式新型羽绒大衣已经比传统军大衣强了无数倍。据使用部队评价:“新式防寒服功能齐全,穿着舒适,就算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天气下,一动不动趴在雪地也不觉得冷。”

        所以,就算羽绒服价格一年高过一年,我们还有军大衣给的安全感。

军大衣,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标签。 (《幸福像花儿一样》剧照)

        而羽绒服到军大衣的消费转向,也从侧面证明,这一届年轻人拒绝盲目消费、虚荣攀比,相反,他们有主见有头脑,是精打细算的当代“人间清醒”。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中曾写道,在第三消费社会,人们消费观念逐步理性,不再推崇奢侈,开始追求性价比。而到了第四消费社会,人们推崇极简主义、回归真我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注重回归内心的满足感、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更加偏好地方传统特色。

        这不正是当代年轻人热衷购买军大衣的原因吗?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军大衣也能做冬日顶流!

(本文获新民周刊授权转载,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新民周刊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