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来到兰州,已由上游的窄促变成大河,毫不湍急,河水变得泥黄
此前的黄河,从甘肃玛曲向北700公里重入青海,过龙羊峡后,又绕回来,从积石峡进甘肃,穿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山谷地带,进入兰州,使兰州成为大河上下唯一有黄河穿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到兰州,已由上游的窄促变成一条大河,毫不湍急,河水已经变黄,黄河贯穿兰州西固和城关两个河谷盆地,东西河道长36公里,河道中分布着许多河心沙洲。中山桥是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著名的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位处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
兰州市,简称“兰”、“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峡谷与盆地相间。兰州自秦朝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兰州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城市座标正好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如果我们以兰州为圆心画一个圈,就会发现,从兰州到华夏的四周边界几乎都是同等距离的。
皮筏子一直是黄河上游交通工具,船夫把牛皮吹胀再扎好
吹着牛皮过黄河
在黄河的上游流行一句“吹着牛皮过黄河”,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要渡江的人装在吹好的牛皮袋中,把牛皮扎好,然后船夫爬在牛皮袋上划水,就像我们平时游泳一样,10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对岸。牛皮筏子一直是黄河上游交通工具,皮筏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后汉书》记载就有“缝革囊为船”,过去,牛皮筏子以结实耐用、廉价易得的特点,受到黄河两岸民众的欢迎。
以前要渡黄河的人会钻进牛皮里,船夫在牛皮袋上左右摆动,像游泳一样过黄河
羊皮筏子:飞渡的勇者
除了牛皮筏子,也会使用羊皮。过去黄河上没有大桥,老百姓便靠筏子客托送货物,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都有他们的身影。
皮筏子最大可有20多米长,7米宽,载重量非常惊人,可以装载20多吨。黄河上的筏子,以羊皮为轮胎。筏子客们取羊皮的手艺非常关键,要制作一张合格的羊皮,并不容易:这就要求从羊的脖颈处下刀。褪皮过程中,不能令羊皮受到一点额外的破损。否则,一切尚未开始就已经失败。扒下的羊皮,还得用火烘烤,让附着的毛变得焦脆,一捋即下。经受了火的历练,羊皮还得预先习惯水性——用清水混进食盐与胡麻油,令刚刚被烘干的羊皮重新变得柔软有弹性。然后,从留下的进口充气,把羊皮吹得像气球一般,再封孔。最后,将羊皮袋固定在木板拼接成的筏子底部,推入水中。如此一来,充满空气的羊皮口袋,便托着筏子浮起。
黄河羊皮筏子是古老而原始的交通工具,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游客体验过黄河的旅游项目
兰州的羊皮筏,一般一只筏配13个羊皮胎。它们分三行排列,以4、5、4的规律分布。这样,重心便能始终保持在筏子的中间部分。只不过,一只羊皮筏子无论再怎么小心保养,也只能用上3年左右的时间。太干太湿都会对羊皮胎造成损坏,平常不用时,得沥干水分放置于阴凉处保存。西北本就产羊,老百姓借天时地利搜集羊皮,不是难事。所以,也难怪工序繁复的羊皮筏子在当地能始终得到青睐。
黄河滚滚,浊浪滔滔,无论是筏子客,还是乘客,都需要莫大的智慧与勇气才能击水中流,成功到达彼岸。虽然它已退出水运交通的历史舞台,但游客们仍可以在黄河岸边设置的羊皮筏子,体验一下击水中流的壮怀激烈。如今已成为黄河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