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 百年金庸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金庸是人间,古龙是天涯……
        正如这位作者的妙思,金庸笔下江湖似远却近。
        数十年来全世界华人,以及金庸迷对其作品念念不忘,一往情深,清深而寿。

 

3月10日,由大量影视剧照组成的金庸像吸引参观者。当日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诞辰百年纪念日,其浙江嘉兴海宁故居在提升改造后焕新亮相。 图/CNSphoto

        2024年是已故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先生的百年诞辰。金庸的好友倪匡曾经评价:“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先生靠一支笔与非凡的想象力,构建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江湖”,点燃了无数人的“英雄梦”。
        金庸一生共创作15部武侠小说,塑造逾1400位人物。他以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极具魅力的武侠世界。“莫笑少年江湖梦,谁不年少梦江湖。”
        他的作品具深刻人文、社会及艺术价值,对全球文坛影响深远,作品以14种不同语言在全世界售出超过1亿册,永载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经典史册。
        1924年3月10日,一名男婴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县袁花镇查氏老宅赫山房里诞生,取名查良镛。1948年,金庸从上海移居香港。

3月15日,香港文化博物馆“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以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为原型创作的雕塑作品“郭靖”(右)、“黄蓉”。 图/CNSphoto

        金庸青年时期到港在报馆工作,后踏足小说。1955年,金庸开始写作新派武侠小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武侠世界;后又自立门户,于1966年在香港创立《明报月刊》。
        香港是一个非常兼容中西文化的地方,是国际文化窗口。金庸本人更精通英文,还懂得日文及法文。在这种独特环境下他既接受多元文化,也得益于这种开放的文化环境。
        当年获金庸手写聘书聘任《明报月刊》总编辑的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采访时表示,金庸九成主要著作都在香港创作。“金庸跟香港是一个互相成就的关系,可以说香港造就了金庸。”

“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开幕典礼3月15日于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举行,一位参观者正在模仿雕塑作品“周伯通”(左)的姿势。  图/CNSphoto

        潘耀明认为,金庸是很勤奋的人,在当时建立报业集团那样忙时,还可以左手社论右手武侠小说,而且篇篇精品。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报人、成功的作家,这三方面的成就算五百年之后,相信都不会有人能跟他媲美。
        他赞扬金庸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但仍有对中国传统文字笔风的纯粹,及最高境界的追求。“后人能学习他的优点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偶像的力量很重要。”
        为纪念查良镛(金庸)百年诞辰,香港近日起举办“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大型艺术展活动。其中,香港文化博物馆推出的“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将展出二十二尊由著名雕塑家任哲以金庸笔下武侠小说人物为主题创作的雕塑及手稿,向这位文坛泰斗致敬。这也是史上第一次,以雕塑人物去做金庸先生小说笔下人物的展览。

3月10日,参观者在浙江嘉兴海宁金庸故居内参观。 图/CNSphoto

        金庸同时以浙江海宁人为傲,在浙大成立了金庸基金,帮助贫困学生继续求学;他最得意的是,在浙大任教时办了七、八场研讨会,请了很多教授院长来演讲,推动了浙大的发展。
        适逢金庸百年诞辰,金庸的“御用画家”——知名武侠漫画家、艺术家李志清应金庸故里浙江海宁举行纪念大展的主办方邀请,专门为展览绘制金庸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主题画《海宁观潮图》,画中再现了陈家洛与乾隆皇帝在钱塘江畔抚琴观潮的场景。刚从海宁回家的李志清接受专访时表示,选择《海宁观潮图》作为主题,“呈现的正是金庸的创作起点和家乡情结”。
        在李志清眼中,金庸不仅是一个偶像,更是一个谦谦君子。“金庸小说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配合的产物。每一个时代,其实都应该有其产物、方向,这个时代的武侠也会以新的形式出现。”
        金庸至侠至情的江湖不曾远去。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本文由香港新闻网内容整理而来,获香港新闻网授权转载,内容有删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香港新闻网官方网站http://www.hkcn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