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生活愈久,故土的记忆反而愈发清晰。对于侨居美国多年的王雪女士而言,这份萦绕于心的乡愁,最终与一项源自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相遇、相知、相契,并由此开启了从个人情愫到文化使命的传薪之路。
香云纱的制作工序之一:晒纱。
缘起:一缕乡愁,一袭纱
侨居海外多年,王雪女士始终感到内心深处有一根线与遥远的故土紧紧相连。一次偶然的机缘,她在美国接触到了一种质感独特、沙沙作响的丝绸面料——香云纱。
香云纱,于她而言,不再只是一块面料,而是一封来自故土的“无字家书”,承载着岭南的风土、温度与气息。因由一份深沉的热爱,她毅然回到广州,创立了「香云故里」品牌,立志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好,并赋予其崭新的当代生命。
王雪女士。
香云纱面料。
寻根:岭南沃土,孕育千年纱韵
香云纱,又名“莨纱绸”,因其穿着时摩擦会发出“沙沙”之声,初名“响云纱”,后取其谐音,雅称“香云纱”,一个“香”字,尽显东方意蕴。它源自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经过植物薯莨暨矿物河泥染整的丝绸面料,富有岭南特色暨浓郁的东方韵味,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曾创造了广东丝织业和丝绸贸易史的辉煌。
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长达两千余年。这里河网密布,孕育了独特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系统——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桑。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循环智慧,为丝绸织造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桑基鱼塘。
香云纱的技艺雏形可追溯至明代,当时的渔民就使用薯莨汁液浸染衣物和渔网,以利水、耐潮、坚固。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其治葛为丝,利水耐汗,劲爽可为夏服”的记载。至清同治年间,“香云纱”之名正式见于典籍;民国初年,织出带有透花通孔的“莨纱”,经晒莨加工后,成为广府地区与南洋侨胞最为钟爱的夏季服饰,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成为一代华人的时尚记忆与乡愁载体。
贩运绢丝港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香云纱行业达到鼎盛。然而,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海外交通阻断,珠三角地区屡遭战火,多数香云纱工厂停产,工匠流散。尽管如此,香云纱仍通过非正式渠道在侨界中悄然流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侨胞多借助“侨汇券”兑换或经香港转寄等方式获取香云纱。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与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香云纱重新回到公众视野。顺德作为传统产区,率先恢复并传承该项染整技艺。
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历史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强。它更频频亮相于巴黎、米兰、纽约洛杉矶等国际时装舞台,从一项传统技艺,跃升为东方美学的重要代表。
2022洛杉矶时装周。
践行:非遗再造 生活东方
这种面料生于大地、利于大地,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与自然循环相依,是万物精华的产物,汇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千年智慧。其独特的染整工艺,造就了香云纱正反异色、透气清爽、挺括轻体的独特质感,令其享有“软黄金”的美誉。
如何保护香云纱,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创业初期摆在王雪女士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此前对香云纱这一面料知之甚少,她便以清零空杯的心态去深入学习,多次亲临晒纱场与晒纱师傅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香云纱制作的工序环节。香云纱“三蒸九煮十八晒”古法染整技艺十分繁复,需要高度的专业制作技能,制作香云纱服装的师傅也数量有限,因此,王雪团队非常注重生产与制作人才的培养。在打造品牌的同时,王雪女士系统化地培养香云纱服装的制作师傅,力求将这一珍贵的面料焕发更大的价值,让华美的香云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S/S 2024深圳时装周。
“我想将香云纱打造成为一张既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又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时尚名片’。”怀着这样的愿景,王雪女士全身心地投入到香云纱的传承与推广中。
王雪女士以云纱为纸,以针线为笔,描述着她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她带领团队将香云纱独特的面料色彩与西方前沿设计剪裁样式相结合,使香云纱的设计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推出了“寻根之旅”“木棉文化”“满洲窗”等香云纱系列服装,并融合广府文化推出“岭南花”系列服装。
王雪女士与团队始终坚持以香云纱为媒介,融合不同文化属性相融,呈现东方文化之美,缔造相融互通、美美与共的当代美学生活方式:从2021年锦纶会馆被活化升级成为国家级香云纱展览馆,到2024年沙面非遗生活馆落成,团队深入探索非遗与古建的融合之路。至2025年,品牌成功入选“广州礼物”,其“广州茶居”项目也成为连接海外游子的文化港湾。
2025湾区时尚艺术周。
2024湾区时尚艺术周。
传扬:以纱为媒,让世界读懂中国
“‘文化’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世界语言。我想用这一世界语言在海外讲好中国的故事,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更好地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层次、多维度、全方面地走向世界,王雪女士多次率团赴美,参加洛杉矶“传承杯”国际艺术节、“多彩非遗”时装秀等主流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中华思想的深邃与东方美学的宏大。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尤为关键的是,她促成了「香云故里」与中国服装设计界旗帜性人物、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双金顶”设计大师计文波先生的深度合作。这次传统非遗与顶级时尚力量的强强联合,为香云纱从“非遗宝藏”走向“国际时尚舞台”铺设了至关重要的道路。
2025年,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纱韵岭南——中国香云纱文化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通过这一缕柔纱,真切地见证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所迸发的蓬勃活力。
纱韵岭南——中国香云纱文化艺术展。
从岭南的桑基鱼塘出发,漂洋过海,再到国际时尚舞台的聚光灯下,香云纱的旅程,也是一部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微缩史诗。她说:“每一件香云纱,都带着故乡的体温,和文化的回音。” 而她,正是那位不知疲倦地传递着这份温度与回音的当代传薪人——让世界,在纱缕的轻舞与鸣响之间,读懂一个更加生动、深邃而温暖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