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科技风口,AI“淘金潮”!

记者|王诗涵

        对于2025年AI行业的投资机会,许多风险投资人普遍的感受是:乐观。
        “AI行业整体投资氛围在去年下半年明显放缓,今年感觉大家又重新活跃起来了。客观地说,和去年10月、11月相比,团队最近看的项目已经成倍增加。”线性资本投资人郑灿说。
        郑灿从2023年初开始关注AI应用,彼时ChatGPT刚刚崛起;2024年出手,一共投了11个AI应用项目。其间的变量,一是要等待创始人的思考逐渐成熟,从想法变成产品;二是取决于国内外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帮助AI应用进步。
        今年1月,一个远超所有人预期的变量出现了: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其R1版本,以开源、推理能力强、低成本的特性,极速普及了全国性的AI市场教育。新一轮AI狂潮不可控地席卷至今。
        投资人也被集体说服。其中最“出圈”的是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观点逆转,他在去年的采访中表示不看好大模型项目,但在使用DeepSeek后,他反复表达了震撼,“快让我相信AGI了”,并表态“如果DeepSeek开放融资,多少都愿意参与”。
        尽管未能参与DeepSeek的融资,AI投资人当下仍有更重要的任务:在DeepSeek所引发的生态变局里,继续挖掘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可能。

AI行业整体投资氛围在今年又重新活跃起来。 图/Shutterstock

相信的力量回来了

        在更活跃的市场氛围中,投资人继续上紧发条。
        郑灿的工作需要密切和创始人保持交流,不断碰撞新的想法。最近,他发现交流更加频繁,创始人也更加积极主动。“我非常感激这种变化。”
        “很多人年前可能还在‘躺平’,突然一下被激活了。”峰瑞资本投资合伙人陈石表示。过去两年,峰瑞资本每年大约投出30个项目,AI项目占六成以上,今年还要继续保持活跃。
        清智资本创始人张煜告诉记者,预计今年产业界创业者会大量涌现,团队已分出一部分人力,从科研界转向产业界寻找创业者,且要提高对产业应用需求的洞察力。
        从创业界到投资界的活跃,离不开DeepSeek对AI生态的重塑:大模型底层能力提升,市场教育普及,创业的技术门槛降低,投资重心也随之转移⋯⋯而这一切来得比行业共识的预期更快。
        “对中国而言,DeepSeek是一个提前到来的、意想不到的胜利。”陈石说。一方面,开源模型追上闭源模型的速度突然提高了,Meta的Llama-3追赶GPT-4用了16个月,而DeepSeek-V3追赶OpenAI o1仅用了4个月。另一方面,此前行业普遍认为,中国模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落后于美国——等到中国AI应用层的发展超越美国之后,再反过来增强中国的模型能力,“但DeepSeek至少阶段性地提前达到国际顶尖模型的水平,非常难得”。
        相信的力量似乎又回来了。财经作者张小珺曾评价,DeepSeek的出现弥合了去年“技术信仰派”和“市场信仰派”之间的认知鸿沟。
        投资人的预期也继续增加。郑灿表示,随着国内外模型能力的增强,创业团队自身对商业化路径的推进,团队在去年就预期会有更多AI应用在今年实现PMF(产品市场契合度),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用户认可。“今年能投出更多项目,单笔投资的体量也更大。”
        “DeepSeek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市场教育方面,格外节省了成本。”他说。
同样可预见的是AI应用的竞争将加剧。但郑灿的信心仍然充足。“DeepSeek出现前,大家也都认为国内的大模型相差不大,它用实力给全市场上了一课。现在我更愿意相信,没有什么领域是大家做出来都一样的,在绝大部分领域都能有做得更好的空间。”

今年1月,一个远超所有人预期的变量出现了:深度求索(DeepSeek)。图/Newscom

赛道变了

        由大模型、基础设施、具身智能等主题词主导的投资阶段正在翻篇,2025年创投界的主题词是AI应用,这是当前海内外市场的共识。
        模型能力的提升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过去,模型能力的上限影响了AI应用项目的技术能力和商业化。今年,投资人和创业者看到了更明显的进步。
        陈石对一个项目的变化印象很深。该项目计划在社交媒体自动生成创作内容,实现带货和自动用户增长。“以前,用大模型写出来的文章只能说四平八稳,也许可以帮忙带货,但难以实现规模化的用户增长。现在,用DeepSeek-R1这样推理能力强且‘文字功底好’的模型来创作,经过一定训练后,应该可以生成具有IP特质、独特语言风格的内容了。”他认为,这或许意味着未来的网红也可以虚拟化了。
        郑灿表示,模型能力的增强往往能让应用拓展新的场景,或是为原有场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投资人对项目的选择也受到影响。去年,线性资本投出的11个AI应用项目有着相似的特征:工作路径相对偏短,不需要过长且复杂的推理步骤,应用场景以教育、陪伴为主。
        “当时,我们希望这些产品能带给用户好的体验。如果这些场景在AI能力偏弱的时候就有好的表现,AI能力变强的时候更能受益。”郑灿解释道。今年,他看好能处理更长程的复杂问题的AI Agent,以及语音模型能力显著提升后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机会。
        投资逻辑也已悄然变化。陈石表示,前两年看项目主要关注“技术叙事”,现在对AI应用项目的判断,除了关注技术之外,更加回归“商业模式”的基本面,重点考察团队在行业认知、业务思考、场景定义、商业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技术为先,场景为重”。
        更加泛化的创业机会已经涌现。“从前在大模型领域、计算机领域的创业机会属于少数人,也集中在少数产品种类。未来,新的AI软硬件大爆发和更新换代的机会正在涌现,这些机会将面向更广泛的创业者,产品种类也会更丰富多样。作为用户,我们将拥有更多以前没有的选择。”他说。

未来,创投的力量还将继续为AI产业提供支持。图/Shutterstock 

生怕错过“下一个DeepSeek”

        预期提升之后,市场最近也变得有些着急。
        在DeepSeek的影响下,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心态还在发酵:公众对AI领域的关注度和期待值愈加高涨,市场的目光紧盯着每一个浮出水面的新产品和背后的创业团队,似乎有一种集体焦虑,生怕错过“下一个DeepSeek”。
        市场的焦虑为创业者带来了“泼天富贵”的机会。“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当你把酒做香了,全城就都可能闻到。对创业者而言,还有什么比现在更好的时间呢?”他兴奋地说。
        投资人的期待也变得有些复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我们必须拒绝创业者每天只想着‘泼天富贵’的情形,比起这一点,专注提升产品重要得多。但我们也不希望创始人默认‘泼天富贵’是别人的,觉得自己干好活就行。”郑灿坦言。
        陈石表示很乐观。“现在也是一个大家都看不清楚局面,但又觉得特别有机会的时候。市场上标的特别多,可能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公司,虽然也不清楚它们能否成功。”
        他完整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阶段,曾作为核心高管见证了UC浏览器的发展全过程。UC浏览器在2004年创立,2014年被阿里巴巴收购。
        当前,AI行业仍然摆脱不了“混沌”状态。DeepSeek带来的变革性机遇拨开了一部分迷雾,但又会带来新的迷思。陈石对此感叹,“混沌”对于风险投资是好事。“当市场形成共识的时候,反而失去了议价权。我们追求的超级项目,一定是从非共识中诞生的。”
        市场还需要更多耐心。

一名用户正在体验DeepSeek。图/Newscom

离开的投资人又回来了

        当前,一级市场的投资信心和意愿已经提升,但距离转化为投出去的“真金白银”,还需要一定时间。
        据IT桔子数据,2025年迄今,国内AI赛道已发生187起投资事件,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0起。
        仅在3月初,许多独角兽企业接连宣布了新的融资。3月3日,大模型公司智谱AI官宣了一笔超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杭州城投、上城资本等参投;3月5日,AI视频生成公司爱诗科技宣布完成A5轮融资,靖亚资本独家投资;3月6日,机器人企业智平方宣布完成一轮过亿元Pre-A+轮融资,敦鸿资产、云启资本、国投创盈等参投。
        IT桔子分析部总监刘晓庆表示,在AI行业,创业团队和资本往往相伴相生;市场上多数AI创业团队在初创的几个月便会有融资记录宣布,此后也会持续融资,不依靠繁荣的资本生态很难成功。
        AI初创团队也呈现年轻化的特征。今年春天,红杉中国、奇绩创坛等知名机构都已宣布新一期创业营的报名,各种路演、交流活动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相比其他赛道,AI赛道的融资生态比较理想,不同背景的机构在其中各有站位。”刘晓庆评价,有美元基金背景的机构一直都坚守在赛道里,其投资体系成熟,对AI技术的信仰也较纯真,倾向于做一些早期前沿的大胆投资;产业资本对AI生态的建设布局也很注重,阶段上早期和中后期投资都有;政府类基金的投资多与国家战略方向结合,AI是重头,倾向于更具落地场景、软硬件结合的AI类项目。
        “在市场化基金和政府类基金这两条主线,AI赛道当前获得了双重肯定。”她说。
        猎头顾问朱家伟告诉记者,去年,处于承压状态的一级市场离开了很多人,今年有很多人想回来,想转型AI投资的也不少。很多过去不关注AI方向的投资机构,去年也开始从其他赛道转向“All in AI”。
        创投土壤孵化出了AI产业链各环节的独角兽。据IT桔子数据,国内AI赛道在一级市场有3550家公司曾获得融资,投资事件超9200起,总投资额估算超1.48万亿元。
        “大模型领域的创业需要探索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范式。在创业初期可能不会被看好,毕竟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也是市场的自然规律。”投资人张煜表示,寻找具有时代突破性的创新企业是VC的最高目标,不过大部分独角兽和优秀创业团队,还是需要通过有逻辑性的方式去挖掘。
        未来,创投的力量还将继续为AI产业提供支持。AI赛道将会有更大的、更坚定的投入,在DeepSeek效应的推动下,已愈发成为社会共识。

(本文获中国新闻周刊授权转载,内容有删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扫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