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素食正在占领餐桌?

撰稿:飞晨

        在伦敦、洛杉矶、台北、甚至孟买的街头,越来越多的菜单开始标注“V”或“Plant-based diet”(以植物做原料的饮食)。这不是一次饮食流行,而是一场全球性趋势的侧写:素食,正在悄然重塑人们的餐桌,也挑战着现代农业、气候政策与文化传统的边界。

        根据CEOWORLD Magazine发布的《2024年全球素食人口比例排行榜》,印度仍是世界上素食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人口的20%~39%;但在全球范围内,从美国到德国,从巴西到以色列,素食者的比例正在上升,且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饮食偏好。

        这场“绿色革命”的驱动力有哪些?它真的更环保、更健康吗?而我们是否准备好应对它所带来的结构性改变?

素食,正在悄然重塑人们的餐桌。图/Shutterstock

谁在吃素?

        过去,素食者常被视为宗教主义者或伦理主义者:对生命的尊重,对动物的慈悲;反对工业化肉类生产。但当代素食主义者的面孔变得复杂而多元。Z世代、健康焦虑者、容颜+身材保持者、气候行动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动机,却聚集在了同一张植物性餐桌上。

        Statista202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约5%的成年人自称为素食者,但这一比例在18-24岁的Z世代中上升至12%以上;在英国,素食人口在十年间翻了一番,超过10%;在德国,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宣称自己“主要食用植物性饮食”。这一代人的消费观与社交文化密切相关,环保、动物福利和社会责任感成为餐盘外的“隐形调味料”。

        美丽焦虑也是推动因素之一。越来越多年轻女性转向素食,是基于对体重管理与皮肤状态的关注;而在韩国与中国台湾,素食正与“轻体、排毒、抗老”等标签紧密绑定,成为美容市场的一部分。


素食真的环保吗?

        这是素食主义最广为人知的论点——吃植物就是在“吃”环境保护。

        牛津大学2018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全球人口都改吃纯素食品,全球农业用地可减少75%,碳排放可减少近49%,这将是“个人层面减少环境足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Poore & Nemecek, Science, 2018)。畜牧业不仅排放温室气体,还占据全球七成的农业土地,并消耗大量水资源——例如,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约15,000升水。

        但并非所有植物性食品都“道德无害”。例如,牛油果与杏仁种植在干旱地区,耗水量极高;某些大宗豆类为满足全球需求而大面积毁林种植;而从南美进口的藜麦则让原产地的本地居民面临“食物本地化”缺失的问题。

        也就是说,素食≠绝对环保。真正环保的饮食,应建立在“低碳足迹+在地化+季节性”之上,而非单一口号。

Netflix热播纪录片《人如其食:双胞胎饮食实验》。

健康与营养隐忧

        在健康方面,素食确实存在统计学上的优势。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素食者的肥胖率、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普遍低于常规饮食者。而在Netflix热播纪录片《人如其食:双胞胎饮食实验》中,双胞胎对照实验也显示出纯素食组在短期内体重、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上的全面改善。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素=一定健康”。纯素饮食中缺乏的关键营养素包括维生素B12、铁、钙、锌、DHA等,长期忽视可能导致贫血、神经系统障碍及骨密度下降。一些医学研究表明,素食者虽然整体疾病风险下降,但有明显的B12缺乏倾向,尤其在长期未补充的中老年人群中。

        此外,过度依赖超加工植物肉,比如当下正风靡的“人造肉汉堡”,可能带来反健康效果。此类食物钠含量高、蛋白质吸收率低、添加剂多等都是对人类健康的反噬。

海底捞推出的养生燕麦素食锅底。

素食不只是吃的事

      从某种角度说,素食不是营养话题,而是价值选择。它表达的是“我是谁”的一种文化姿态。

        在社交媒体上,“plant-based lifestyle”成为Instagram与TikTok上热度极高的标签,不仅关联到饮食,还延伸到服装——不穿皮草、美容、不做动物实验、旅行——用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践行低碳出行。对于Z世代而言,素食是一种持续性、自主性、可见性的生活声明,比“低碳”、“极简”或“可持续”的口号式宣传更具体、更日常。

        企业也在积极跟进。星巴克全球门店已全面推出燕麦奶和植物蛋白食品、法国麦当劳与Beyond Meat合作开发“植物版麦乐鸡块”、中国的海底捞推出养生燕麦素食锅底、而德国超市Aldi则将素食产品线延伸至日常平价消费市场,其素食系列Earth Grown,不仅价钱公道,味道又好。

        全球素食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但这并不意味着“肉食者的黄昏”已经到来,而是多元饮食结构将成为主流。无论素食主义的风潮将走多远,它所提出的三大命题——健康焦虑如何安放、环境责任如何践行、个体价值如何表达——都已经构成了现代饮食伦理的根本议题。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