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的复兴 新中式家居革命悄然而至

撰稿:沐槿

        你听过“新中式家居”吗?胡桃木色、棂格图案、设计简约、诗画意境……社交平台上风靡的家居装修指南,让人看到了东方美学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这便是人们争相追捧的“新中式家居”。它到底有多火?一份调查数据表明,2024年新中式家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6%,预计2025年将突破700亿元!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增长中,Z世代人群的贡献率高达45%。

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图/文华东方酒店官网

轻奢新中式热潮

        2016年,在古城西安,酒店连锁品牌如家“璞隐酒店”落地,与其它酒店不同,推开酒店大门的瞬间,一种“遁世感”扑面而来,酒店设计简洁而不失韵味,每一处细节无不透露着中式美学的魅力,大堂的装饰简约大方,木质家具与暖色调灯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生活场景。没错,这便是新中式家居的初印象。

        2020年,随着国潮风的盛行,新中式家居被推到了时尚风口,中式美学逐渐成了一种创意商业力,一马当先地进入了酒店行业。据统计,几年来,中国酒店品牌对国潮的关注度由38%增长到70%,2023年后“新中式家居”酒店如雨后春笋开遍全国。

西安如家璞隐酒店。图/如家璞隐酒店官网

        在首都北京,前门大街的文华东方酒店能让你感受到新中式的魅力。四合院内,传统古建筑融入了现代化的住宿设施,42间独立庭院格局的客房,间间各具特色。院中的石榴、柿子、香椿等“原住民”树木被精心保留,使客人能够亲身体验京城大宅的深厚底蕴,深入体验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图/文华东方酒店官网

        云南丽江落水村内,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了酒店的环境中。酒店的设计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摩梭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大堂设计以摩梭文化的标志性“祖母屋”为灵感,设置男、女柱等,并将带有独特摩梭风情的纹饰融入到了建筑细节中。你可以在燃炽的昏黄火焰旁,聆听摩梭的故事,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宁静与和谐。

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图/英迪格酒店官网

        这些酒店选址在中国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里、古街中,酒店内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舒适家居实现了碰撞融合,这里有设计的哲学、文化的转译与空间的实践。它们似乎在向时代宣告,最奢侈的享受就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恰如其分,给人以生活在被设计的优雅环境里的感觉,这便是轻奢。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式的设计理念也渗透到了民宿中。人常说,民宿是被设计出来的生活,相比标准化的酒店,新中式在民宿中可谓更加风靡。

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图/英迪格酒店官网

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图/英迪格酒店官网

        你可以去杭州法云安缦,这里保留了47栋明清夯土民居的生活。传统的抬梁式木构,墙面混合糯米浆与稻草夯筑,屋顶覆盖手工烧制青瓦,营造出了“苔痕上阶绿”的江南意境。来成都博舍住一晚川西民居“院坝”,坐在大堂欣赏百年银杏,树影投射在定制的黄铜格栅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成都博舍酒店。图/成都博舍酒店官网

        久在樊笼里的城市年轻人,蜂拥打卡这些新中式民宿,似乎在这里,生活更加恬淡,心情更加平静。与其说,新中式是一种家居设计的变革,不如说它给了人们一种向往的生活场景。在青岛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内,新中式风格的沃德・悠游里院民宿,仅去年5月开业至今,25岁至35岁的客人光临入住,全年入住率达90%!
 
        当下最火的家居装修就是“新中式”,小红书“新中式家居”话题讨论量高达7.5万。新中式家居设计分享,装修避坑指南、省钱装修秘诀等分享帖让人眼花缭乱。年轻人用“新中式混搭”降低装修门槛,预算20万就能装出百万级新中式效果,还能DIY自己的诗意生活。

青岛沃德・悠游里院民宿。图/沃德・悠游里院官网

重新定义“东方生活美学”

        当年轻人纷纷种草新中式家居时,新中式也正悄然从符号化,转向了深刻的文化认同,认同的关键是“就该这样享受生活”。

        年轻人渴望“家”是“心灵避风港”,枯山水景观、竹制摆件、棉麻布艺等新中式的自然元素,同淡雅配色便能营造静谧、舒缓的空间氛围结合,便是这种生活的具象化。当下火遍社交媒体上的“新中式茶室”“阳台禅意角落” ,其本质也是年轻人对社会快节奏下的“慢生活”向往,传统文化中的“雅趣”可以让人实现心灵的救赎。

        当传统文化以“去符号化”“去厚重化” 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生活,家居设计从 “风格模仿”转向“文化叙事”时,新中式便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属,转而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追寻内心的载体。它既满足了对 “诗意栖居” 的想象,又适配了都市生活的实用需求,这或许就是其流行的核心密码。

        相比50+人对传统红木家具的钟爱,年轻人更愿意为新材料、新设计、新科技的新中式家居的溢价买单。

“十八纸”国风纸墙系列。图/十八纸官网

        家居材料推成出新,家居设计的大胆调整。“十八纸” 是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专业的风琴式纸家具设计品牌,通过蜂窝纸艺再现明式家具,成功实现重量减轻 80% 左右,兼具环保与实用特性。顾家家居 “东方荟” 系列采用的碳化竹板,在保持传统质感的同时,抗变形能力提升40%。告别传统中式家具“厚重”“功能单一” 的缺陷,新中式轻奢通过模块化设计、空间优化等手段实现突破。

“东方荟” 系列。图/东方荟官网

        更让年轻人垂涎的是科技感满满的新中式家居,阔叶黄檀家具,搭配意大利面料与欧洲牛皮,既保留木材的温润感,又通过国际时尚元素提升轻奢气质:古建筑的榫卯结构通过3D建模优化精度,手工雕刻借助激光辅助提升效率,竹编、绫绢织等非遗技艺通过现代设计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新旧碰撞”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更赋予其文化传承的仪式感。

曲美家居”万物”系列明代圈椅。图/曲美家居官网

        曲美家居品牌的”万物”系列,将明代圈椅的S型靠背简化为几何线条,搭配嵌入式智能灯光系统,2024年销量突破12万套。它们的 “万物智能版” 则通过 AI 算法实现家具木材湿度自动调节,配合语音控制的香薰系统,营造出 “琴棋书画” 的沉浸式场景。此类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搜索量年增210%,复购率达35%。高校也纷纷介入研究,景德镇陶瓷大学研发的3D打印陶瓷薄板技术,可实现传统青花图案的精准复刻,生产成本降低60%,推动了新中式元素在大众市场普及。

        小到桌椅设计、大到材料创新,细节到五官的体验,新中式家居材料创新和科技赋能,牢牢地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可以说,这场革命本质上是消费升级在文化、审美、功能等多维度的集中投射。“东方生活美学”的商业价值在此实现了飞跃。

曲美家居”万物”系列展示,“共生”是新中式美学的深层逻辑。图/曲美家居官网

“破界共生”再现包容与开放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包容开放,兼容并包,新中式家居的破界与共生尝试,本身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新中式家居以东方哲学为内核,打破时空与文化的边界,在冲突中寻找平衡。

        新中式家居的“破界”,首先体现在对传统符号的颠覆性运用。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被抽象为线条艺术,水墨意境通过金属材质被重新演绎,青花瓷纹样与极简主义家具碰撞……这也是“真正的传承,是让传统活在当下”。“共生”则是新中式美学的深层逻辑。北欧的功能性、日式的侘寂美学、意大利的先锋工艺,皆被巧妙纳入东方框架:明式圈椅与玻璃钢茶几并置,苏州园林的框景手法融入开放式空间布局,共生在“留白”“满溢”“克制”“张扬”之间,找到了当代人的生活支点。

        混凝土,常被视为现代建筑的骨骼,坚硬、理性、无趣。但新中式家居品牌未墨通过精密浇筑技术,复刻出窗棂的镂空曲线,甚至保留手工雕琢般的细微肌理,当混凝土窗棂成为空间中的视觉锚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设计,更是一场文化的创造性融合。

        中国汝窑瓷器的理想釉色是“雨过天青云破处”,小米将这一抹传世青复刻在扫地机器人上,让科技产品罕见地拥有了文人器物般的温润感。这场跨界联名最颠覆之处在于消解了文化的庙堂感,开机音效改编自编钟音律,倒垃圾如同古人奉茶。

        其实“共生”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同一份对中国式生活的诗意想象。这份想象也突破了国界,走向了世界。印尼高端住宅项目The Santai 采用新中式设计,其 “月洞门” 造型玄关和 “冰裂纹” 屏风,在当地引发了巨大的文化共鸣。曼谷高端公寓项目The Line同样选择以新中式屏风作为公共空间的灵魂元素。他们摒弃了传统中式屏风的深色系,巧妙地做了热带适配。泰国本土的藤编工艺替代了传统木质框架,既保留了镂空通透感,又增强了通风性,适应曼谷湿热气候。

        当西方设计界开始讨论“Soft Chinese Modernism”时,新中式的出海早已不仅是简单的贸易行为,更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逆向文化输出,即用东方文化更大的包容性,容纳另一种文化的元素,或许才是东方美学最锋利的全球化语言。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