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胡晓娟
中国,茶之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之解毒奇效,到陆羽著《茶经》确立茶道体系,这片小小的叶子,便游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之中,藏于中国人的精神意蕴里,在一个个杯盏里荡出万般滋味,也在华夏文明的脉络里舒展千年。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图/Shutterstock
好茶的基因奥秘:山河与人的双向奔赴
从钱塘烟雨到武夷丹崖,从徽州古驿到黔南秘境,十大名茶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引我们品味茶叶的诸般独特滋味。
同样一片叶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不同的味道?它们的独特性从何而来?答案就藏在山河里,也藏在茶农的手中。高品质的好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气候、地理和人“共谋”的产物 ,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独特的地理基因与人文印记。
古人云:“高山云雾出好茶”,揭示了茶叶品质与生长环境的关系,这不仅是对茶叶生长环境的直观描述,更蕴含着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深刻哲理。而一千多年前的陆羽,也早在《茶经》里揭露了好茶的地形基因奥秘——“阳崖阴林”,意思是,茶树适合生长在向阳的山坡上且有树木遮蔽的生态环境下。《茶经》还揭示,好茶喜温、喜湿、耐阴,从茶树萌芽到叶片成茶,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要素,如无形的手,悄然塑造着茶叶的香气、滋味与韵味,它们,更加是解码中国茶叶品质基因的密匙——
光照的强度和性质直接影响茶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漫射光丰富的高山云雾区,茶树会合成更多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提升茶叶的香气;
温度影响着茶叶的代谢活动,18-27℃的温度范围有利于茶树的物质代谢,促进茶叶中香气物质的合成积累;湿度对茶树的蒸腾作用和水分代谢至关重要,高湿度环境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嫩度和鲜爽度,同时促进香气物质的释放;
土壤中的养分和微量元素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土壤如酸性红壤,更能提升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所以,当我们在杯盏里品尝着中国茶的万千风味,其实也是在品味华夏的山河大地,每一种独特的香味,都源自持续了千百年的那缕阳光、那阵风、那场雨。
在福建武夷,岩石经过上千年的风化,释放出铁元素而成丹霞地貌,丰富的矿物质造就了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而且茶树都生长在坡崖中的梯台上或者狭长的峡谷间,避免了紫外线的直射,得天独厚的条件最终在茶叶中留下独特的风味印记,孕育出有“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入口甘冽,宛如矿泉;
一年之中有200天云海翻涌的黄山,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适中,昼夜之间8℃的温差让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缓慢氧化,进而生成6种独有的香气物质,云雾湿度孕育氨基酸的鲜爽,清香如兰的黄山毛峰因此而成;
在澜沧江中下游的云雾深处,年均气温18℃、年降水量1600mm的湿热环境,配合独特的酸性红壤,为大叶种茶树构建了完美的生长之地,加上垂直高差达2000米的地貌,海拔起伏酝酿了茶多酚的浓度,成就了“可以喝的古董”——云南普洱;
而在安溪,茶园表层土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可达42%,这些氧化物迫使茶树根系分泌柠檬酸溶解矿物,却意外促使了茶多酚与铝离子的结合,而形成铁观音特有的带着淡淡矿石气息的冷香。
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也是好茶品质的变量。千百年来,茶农和制茶人们用独有的经验和智慧,在草木之间探索出一套与天地打交道的方法,成为茶叶好坏的另一个密码。
在福建的高山岩缝,面对干旱,茶农用夜间冷凝水补给的方式,使茶树得以存活,并经由制茶人传承千年的独特工艺,创造出乌龙茶的高香奇迹;
在酷热的潮汕, 35℃高温下,茶农用芒萁草覆盖凤凰单枞茶园,使地表温度降低5℃左右,让茶树的灼伤率减少70%,才拥有了如今惊艳世人的“鸭屎香”;
在茶树管理上,多数茶园都用人工除草而不是使用草甘膦,对于虫害的治理也是传统的防蚊纸以及防蚊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更有那样的一群人,他们是制茶人,也是匠人,将茶人的智慧和制茶手艺代代传承,在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工艺细节里千锤百炼,一味好茶才得以诞生。
茶,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理解,对美学的追求。这片叶子里,有茶人对天时的敬畏、对地利的顺应,有华夏大地的骨骼与血脉,当我们品啜这些凝聚天地精华的叶片时,我们品味的实则是中国人“和静怡真”的生命哲学,触摸的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饮下不止是草木之味,更是人在草木间求得的天人合一。
识茶,从六大茶类开始
如何认识茶?不如先从它的品类开始。
同一片茶叶,经过天地山川不同的土壤气候孕育,再经由制茶人不同的制作工艺,形成了茶多酚氧化聚合程度深浅的差别,注水后更演绎出不同的茶汤风味,因而也形成了中国茶的六大品类。
它们或清新鲜爽,或醇厚醉人,或花香扑鼻,或抱素返璞……风骨各异,却最终同样在爱茶人的杯里化作了滋养生活的甘露。

西湖龙井。图/Shutterstock
绿茶
发酵程度:0%,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
代表茶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吉白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主要产地: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四川等地
绿茶作为唯一的不发酵茶,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以及芳香物质等,口感清新甘甜中略为苦涩,以清新的毫香和豆香作为其主要的香气特征。制作工艺主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杀青是其中的魂,炒制时铁锅温度高达260-300度以上,以高温和蒸汽快速抑制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瞬间锁住茶叶的鲜灵。

白毫银针。图/Shutterstock
白茶
发酵程度:5%-10%,属微发酵茶
代表茶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白茶
主要产地:福建福鼎、政和等地
白茶的制作一般只通过萎凋(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萎凋等)和干燥(如文火烘干、日晒干燥)两道工序制作,不炒不揉,以最大程度保留天然成分。白茶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甘回甜,香气特征为毫香、花香,口感会随着陈放时间的增长而愈发醇厚。

君山银针。图/Shutterstock
黄茶
发酵程度:10%-20% ,属轻发酵茶
代表茶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主要产地: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黄茶的制作类似绿茶,经过杀青、揉捻,但加入了闷黄的独特工序,在湿热作用下促使茶多酚氧化而形成黄汤黄叶,再进行干燥而成。黄茶口感比绿茶要温和一些,刺激性更小,茶汤更加甜醇,香气特征为嫩栗香、锅巴香、甜香,回味有独特的甘甜。

大红袍。图/Shutterstock
青茶(乌龙茶)
发酵程度:30%-60%,属半发酵茶
代表茶叶: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东方美人、冻顶乌龙
主要产地: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青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作方法,通常的叫法是乌龙茶,工艺包括萎凋、摇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摇青和做青是形成其品质的关键。口感醇厚回甘,香气高长,有花果香、奶香、蜜香等多种层次,兼具红、绿茶的品质特征。

中国红茶。图/Shutterstock
红茶
发酵程度:80%-90% ,属全发酵茶
代表茶叶: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主要产地:安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制成,发酵是其中的关键,在适宜的条件下,发酵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形成红叶红汤的品质特征,并生成特种香气,如花香、蜜香、甜香等,高香悠扬,滋味香醇。

普洱茶饼。图/Shutterstock
黑茶
发酵程度:90%-100%,属后发酵茶
代表茶叶:普洱熟茶、六堡茶、安化黑茶、陕西黑茶
主要产地: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
黑茶因外观呈黑色而得名,制作工序有四道: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渥堆过程中,湿热作用促使多酚类充分进行自动氧化,加上微生物作用,从而形成毛茶或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的色泽特征,香气特征为陈香、菌香,木质香、松烟香等。
中国十大名茶录
茶虽然只被分为六大类别,但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却孕育着数百上千种茶叶,哪些茶才称得上中国的十大名茶呢?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答案不尽相同,也没有权威可考,但确实有那么一些茶,因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品质、深厚的文化,以及茶人们持久的青睐而被广泛视为经典。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长年霸榜“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因产于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的群山而得名。春茶季的西湖畔,茶农遵循着只采春茶的古训,以“三前摘翠(春前、明前、雨前)”的极致追求,成就了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特点。作为绿茶的西湖龙井,形如雀舌,色翠似玉,汤色黄绿相间,香气清新典雅,带有一点豆香、栗香和淡淡的兰花香韵,余味绵柔细腻,可使饮用者心旷神怡,陆羽《茶经》誉其“清泉白石,自是一家风味”。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
苏州太湖的洞庭二山之中,生长着另一味名茶——碧螺春。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著称,外形碧绿透亮,卷曲似螺,白毫似雪。碧螺春是绿茶,它种植环境独特,通常茶树与各种果树相间种植,桃李杏梅的芬芳渗入茶脉,成就“茶中香水”的传奇。碧螺春冲泡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果甜香,茶汤清雅鲜爽,滋味甘醇。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载:“碧螺春饮后,喉吻间有山岚之气。”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绿茶,产于安徽黄山一带,别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时,茶农选摘茶树“黄山种”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的肥壮嫩茶叶为原料,以“轻揉慢焙”之法手工炒制而成。黄山毛峰外形微卷,叶片金黄,冲泡后雾气结顶,汤色清澈透亮,滋味醇厚鲜爽、带有回甘。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赞其“碾玉为尘,散琼作蕊”。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曾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900多年前,苏轼早以“淮南茶信阳第一”而定其千古地位。大别山的峻岭与淮河的水汽在信阳交融,让信阳毛尖以“滋味鲜爽回甘、醇厚非凡,香气馥郁持久”的独特品质而享誉中外,它纤细挺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带有淡淡的花香与栗香,有“绿茶之王”的美称。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自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被称为“黄茶瑰宝”,也是十大名茶中唯一的黄茶。君山银针经过九烘九晾,芽壮多毫,条直匀齐,芽头直挺竖立,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冲泡时汤黄澄亮,滋味甘甜鲜爽,香气清雅,回味悠长。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了君山银针带入西藏,《红楼梦》中妙玉以梅花雪水烹煮的“老君眉”也是此茶。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于中红茶之乡祁门,北纬30°的黄金茶区赋予它特殊的高香,与印度大吉岭、锡兰乌瓦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它的外形紧秀细长,色泽乌润,源于槠叶种的蜜糖香与玫瑰香交融,汤色红艳似琥珀,茶汤入口顺滑,有一种喝蜂蜜水的感觉。这款茶在历史上经“万里茶道”远销欧洲,伦敦下午茶因它而风雅,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也借其香气抚慰战火中的灵魂。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属乌龙茶,不是某个单一茶名,而是武夷山地区具有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统称,品种非常多,茶叶志上记载的岩茶就有264种,如肉桂、水仙、大红袍等。这里的茶树扎根于岩缝之间,汲取风化岩层的矿物质,形成“岩骨花香”的底蕴,历经炭火焙制,紧结壮实,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汤色橙黄明亮,久久回甘,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更兼有一种独特的岩骨花香。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别名又称片茶,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通过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的独特传统工艺,让茶叶在炭火烘笼上反复翻焙百余次,叶缘微卷泛起白霜,制成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因而得名。它的特点是不苦不涩、无梗无芽、味道清凉甘甜、耐冲泡,不仅解渴生津,而且还有助消化的药用价值。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核心产区是有“全球绿色城市”之称的都匀市,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水汽滋养茶芽,自明朝就有的贡茶工艺在这里传承,使都匀毛尖以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品质特征著称于世,它外形卷曲似鱼钩,颜色绿翠,滋味浓郁并且匀整明亮。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别称红心观音,主要产区是福建安溪一带,是“半发酵”乌龙茶的典范,按季节分有春茶、夏茶、暑茶、秋茶风味,按香型又可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它以独一无二的“观音韵”——香高韵长、醇厚甘鲜的特点著称,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高远,并交织兰花和桂花香,并且茶性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