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天使之城的文化心脏

撰稿|裔声

       在洛杉矶,无论你是居住多年的老Angelinos、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或是来度假的游客,很少有人没在位于城市西端的著名地标——“城市之光”灯柱群前打过卡。而在这个出片胜地背后屹立的,则是大名鼎鼎的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简称LACMA),天使之城的文化心脏,一个伴随城市不断成长的艺术麦加。

       从2020年开始,LACMA正经历成立以来最大的扩建,忙碌中的工地在未来会变为博物馆全新的展区。根据项目进度,新场馆户外与室内展区将分别在2025年6月与2026年4月对外开放。在朋友们耐心等待LACMA新场馆揭开神秘面纱之时,不妨与我们一起穿梭历史,回顾这个承载城市艺术雄心与远景的机构,它的前世今生。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门前的《城市之光》(Urban Light)。图/Newscom

起步与成长

       LACMA的雏形,起源于1910年创建的洛杉矶历史科学艺术博物馆。这所位于市中心展览公园(Exposition Park)的公立博物馆,展示从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到艺术展览的多个门类。其中的艺术部,多年得到石油大亨盖蒂(J. P Getty)的捐赠,但由于后者对收藏条件不满而转向资助私人藏馆(即后来著名的盖蒂中心),这个初生的艺术机构面临生存挑战。

       为延续洛杉矶公共艺术的火种,艺术部主任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联合爱德华卡特(Edward W. Carter)、老霍华德哈门森(Howard F. Ahmanson Sr.)等慈善家,通过筹款在1961年将艺术部从原博物馆系统剥离,另立门户,专致于艺术展览与公众教育,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就此诞生。4年后的1965年,博物馆迁入位于洛杉矶威西尔大道(Wilshire Blvd)北侧汉考克公园(Hancock Park)的现馆址。 

       作为LACMA的新家,1965年落成的园区由著名建筑师威廉佩芮然(William Pereira)设计。主体建筑包括以三位主筹款人姓命名的哈门森馆(Ahmanson Building)、宾中心(Bing Center,后称宾剧院)、利顿展厅(Lytton Gallery,1968年改名汉默馆Hammer Building),一同成为博物馆前60年的核心展区。三座建筑通体白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既有现代风格建制,又颇具古希腊美学,“艺术卫城”名不虚传。而在楼与楼间的广场区,则是园林景观与装置艺术空间,与周遭建筑一同体现出艺术、人文与自然并存的设计理念。

        此后数十年,伴随博物馆馆藏的不断扩大,园区也在更迭换代。1980年代,LACMA集资进行首次扩建:安德森馆(Anderson Building,2007年改名美洲艺术馆)、日本艺术馆分别于1986年、1988年竣工。进入21世纪,博物馆在新开辟的西侧园区展开扩建,一大批日后成为城市地标的建筑与艺术品在这一时期陆续落成。

        2008年2月,由布罗德家族出资并命名的当代艺术馆(BCAM)投入使用。这栋充满前卫风格的建筑引人注目——大理石墙体间点缀着博物馆日后标识性的“伦佐红”,外墙红色楼梯之上,可眺望洛杉矶市景,一层外的红色回廊既与建筑色调呼应,又与南入口结构相连,创造出新的公共空间,游人穿梭其间,感受艺术的奔放与热情。两年后,以自然采光、巨大室内空间为亮点的瑞斯尼克馆(Resnick Pavillion)在BCAM旁落成,大大拓展了现当代艺术品空间。伴随装置艺术《城市之光》(Urban Light)及《悬浮巨石》(Levitated Mass)的先后入驻,西园区的扩建基本完成,并逐步成为洛杉矶市知名的地标打卡点。

       这一时期的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在原有藏品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并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即将到来之际,成为馆藏超过15万件、每年吸引一百万游客的美国西海岸最大艺术博物机构。其收藏范围涵盖了现当代艺术、美洲及拉丁美洲艺术、亚洲艺术、伊斯兰艺术、非洲及太平洋艺术、摄影与新媒体、装饰艺术等几乎所有艺术门类。

即将落成的新馆(David Geffen Galleries)。图/LACMA官网

破土与新生

       不断扩大的规模与日益增长的知名度并未让LACMA停止前进的脚步。

        2019年4月,经由洛杉矶郡务委员会批准,博物馆启动成立以来最大的扩建工程。组成1965年园区的核心建筑群——哈门森馆、宾剧院、哈默馆及其后落成的美洲艺术馆均将被拆除,在原址及威西尔大道南侧将崛起一座占地面积近35万平方呎(3万多平方米)的超大双层单体建筑。新场馆将以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格芬的名字命名为David Geffen Galleries。

       位于威西尔大道南北两侧的一层为敞开式公共空间,提供休闲餐饮与购物体验,并能举办露天文化节。二层的设计则充满想象与创新——南北两侧的场馆将通过一条横跨威西尔大道的回廊彼此连通,形成一体。整个建筑从上俯瞰,宛如一对张开的翅膀,翱翔于威西尔大道上空。游客在超过11万平方呎的展览空间欣赏艺术品时,可通过回廊两侧巨大的落地窗感受脚下威西尔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漂浮的建筑之中,向东遥望,洛杉矶市中心高楼林立,往西一窥,则是比佛利山庄盛景。

       这一充满未来感、造价高达6.5亿美元的工程于2020年动工,计划于2026年4月对外开放。除成为主要常展与特展的新家外,场馆的多功能剧场还将为博物馆影像播放及线下活动提供世界级的设备与场地。新场馆还将在威西尔大道两侧拥有3.5英亩的公共空间,北侧园区包括了一个总面积达7.5万平方呎、充满北美原住民文化风格的巨型平面艺术体——Feathered Changes。而博物馆知名的罗丹雕塑群也将在新场馆落成后,在北侧园区8千平方呎的园林中与观众见面。

全新的旅程

       根据计划,2025年暑期一层公共空间将对外开放,游客能与博物馆知名的Ray’s and Stark Bar、LACMA礼品店重新见面。作为对博物馆会员的感谢,新场馆部分室内空间也将在年中举办会员预览。如果不是会员,你也可参加6月26至28日在一层公共空间举办的爵士乐手Kamasi Washington音乐会,提前近距离接触新场馆设施。演唱会门票将分别在5月2日、5月22日、6月12日启动预售。

       在庆祝园址入驻60周年之际,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来这一重要里程碑。正如其热情奔放的大红标识色,博物馆也如火凤凰一般,重塑自我,保持活力,不断成长。下一个60年,LACMA又会给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2026年4月新场馆的盛大开幕吧!

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图/LACMA官网

导览推荐与参观贴士

       如火如荼的LACMA扩建,是不是意味着眼下去参观,没啥看头呢?虽因旧馆拆除,很多常展暂别观众,但布罗德当代艺术馆和毗邻的瑞斯尼克馆依然对外开放。如果你对博物馆引以为傲的现当代艺术感兴趣,以下的导览推荐与参观小贴士,就有用武之地咯。

导览推荐一:毕加索作品展

       经过近三十年洛杉矶私人藏家的多次捐赠,LACMA成为美国西海岸毕加索作品的收藏重镇。博物馆目前拥有84件毕加索真迹,并在布罗德当代艺术馆专门辟出一层空间展出部分作品。该展览未受扩建影响,大家参观时切莫错过《哭泣的女人》、《条纹裙少女》、《塞巴斯蒂亚·朱尼尔-维达尔的肖像》等大师知名作品。

Metropolis II模型。图/LACMA官网

导览推荐二:Metropolis II模型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在布罗德当代艺术馆还藏有一个超大动态模型。这是《城市之光》作者克里斯波尔顿(Chris Burden)的又一力作——《大都市II》。在这一模拟都市交通的大型模型中,18条街道穿梭于模型高楼之间,不仅有普通道路,还有高速公路和铁轨。模型汽车们以每小时240英里的速度往返奔驰,模拟出每小时10万辆车流的繁忙都市。

导览推荐三:《城市之光》

       榜单中怎能少了这一地标景观?作为波尔顿在2008年完成的代表作,《城市之光》由202盏1920-1930年代洛杉矶路边老街灯所组成。作者创作初衷是向城市建设史与公共空间发展致敬,落成后的作品因其独特风格,逐渐成为天使之城著名的打卡胜地与文化地标。前来参观朋友,别错过每天的亮灯时间——晚6点到晚11点。

《悬浮巨石》(Levitated Mass)。图/LACMA官网

导览推荐四:《悬浮巨石》

       博物馆西侧园区有一大片空地,坐落其间的是一颗硕大无比的巨石。这是LACMA知名的装置艺术《悬浮巨石》(Levitated Mass)。这一作品由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设计。2012年博物馆动用一辆196轮超大卡车,将这个340吨的大家伙从河滨郡采石场运来,是洛杉矶当年的一大社会新闻。当观众漫步在460英尺(140米)长的混凝土走廊时,放置其上的大石仿佛悬浮半空,惊险刺激,成为无数人模拟手托巨石拍照的打卡地。

导览推荐五:郑重宾“Golden State”《黄金之州》特展

       今年LACMA又有华裔艺术家的身影。1961年出生于上海的郑重宾,中国美术学院毕业,1980年代前往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其后一直在北加Marin郡生活,探索将加州自然风貌置于中国水墨语境诠释的创作之路。此次在LACMA呈现的展览,是艺术家在美国的最大个展。以视频装置作品、绘画版画为中心,展出《Golden State》、《Chimeric Landscape》、《The Poetry of Receding Continents》、《Canons》、《Turbulence》等15件作品。展期至2026年1月4日,展区Resnick Pavilion。

 

场馆地址:
5905 Wilshire Blvd, Los Angeles, CA 90036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四:11 am – 6 pm
周五:11 am – 8 pm
周末:10 am – 7 pm
周三、感恩节与圣诞节闭馆

门票价格:
洛杉矶郡居民
17岁(含)以下:免费
18-65岁:$23
18岁以上学生:$19
65岁以上长者:$19
非洛郡居民除2岁(含)以下免费外,其他年龄段需付费,其票价也高于本郡居民。
建议参观者提前预约门票。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