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地标教堂巡礼

总有一座会触碰你的心弦

撰稿:飞晨

        想要了解宗教艺术,就一定离不开教堂。在古代,它是启迪人类心灵与智慧的地方。现代,则成为包容社区,提升社会凝聚力的场所。走近洛杉矶的地标教堂,总有一座会触碰到你的心弦。

水晶大教堂。 李飞 摄 

圣安德鲁大教堂

        帕萨迪纳的今天,依旧像一座巨型的露天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18~19世纪的古老建筑。圣安德鲁教堂便是其中之一。

        这座修建于1927年的天主教堂,有着与意大利科斯美汀圣母堂极为相似的外形,三角形的门楣下挺立着的是高大而光滑的大理石石柱。塔楼与外立面都是由细细的红砖垒砌而成,带着古罗马建筑的朴素与庄重。

        教堂内部,则仿照圣莎比娜教堂修建。或许是太执迷于中世纪前的艺术,设计师巧妙得将巴西利卡(Basilica,即外侧有柱廊的长方形平面建筑布局)设计在圣殿之中,并配以柯林斯风格的大理石石柱。细细观察,每一根石柱的柱头上都有毛茛叶纹饰,像极了希腊诸神所佩戴的皇冠。在祭台的位置上,有古罗马时期才熟练掌握的拱形结构。半圆的穹顶扩展了内部空间,加上四周生动而鲜艳的宗教壁画,神性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在这一刻被强烈的凸显出来。

圣安德鲁大教堂。 李飞 摄

圣索菲亚大教堂

        坐落在橙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修建于20世纪初。最初,它是一战时期,流亡在美国的希腊人怀乡的地方,后来成为美国东正教堂的地标建筑。

        东正教向来喜欢以“正统”一词来标榜自己,从公元5世纪,东、西教廷分裂时起,他们就坚决按照古罗马时期的教堂样式装扮自己,不像天主教那样,异化了建筑风格,向着哥特风发展而去。今天,人们在东正教堂的顶端,依旧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大大小小,风格鲜明的圆形拱顶,大家都亲切的称它们为“洋葱头”。

        在没有礼拜的日子,教堂总是静悄悄的,人们每一次起身落座,椅子所发出的细微声响都会传遍四周。阳光照在彩绘玻璃上,一张张忧郁的脸庞又浮现出来。原来,在东、西教廷分裂的一千多年里,两教圣人的神情始终没有发生过改变。

圣索菲亚大教堂。 李飞 摄

圣文森特保罗大教堂

        靠近南加州大学的圣文森特保罗大教堂,修建于1925年,是洛杉矶地区第一个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有着“全洛杉矶最好看教堂”的美誉。

        华丽的外立面,让人每一次经过都忍不住驻足仰望。教堂不仅保持了文艺复兴的基调,还增加了设计师独特的构想。于是,你会发现,大门的正上方有意大利式的半圆形阳台,就像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过的地方。

        细看外立面上的浮雕,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觉醒”的特征被充分展示出来。每一个圣人的姿势与体态都截然不同。男性刚健挺拔,女性婀娜优美,在天使翅膀的衬托下,带给人一种极安详的体验,是每一个孤独灵魂都想要获得的,最温柔的抚慰。

        置于中庭上方的大圆形拱顶,则采用瓷砖式的拼贴技法,辅以若干宗教纹饰。远远望去,总会被误认为是一座城堡。当年,很多欧式宫殿都是仿照此种样式修建而成,它并不凸显神性,却更凸显财富,这是一切巴洛克风格建筑最典型的特点。

圣文森特保罗大教堂。 李飞 摄

水晶大教堂

        在圣安娜市区,有一幢巨大的现代玻璃建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水晶大教堂。它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菲利普·约翰逊在上世纪80年代的杰作。通体的玻璃结构,映衬着洛杉矶常年的蓝天和生机勃勃的棕榈树,像上帝不小心遗落在人间的宝石,在阳光下bling bling地闪。

        从传统角度看,水晶大教堂更像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实验品。虽隶属于天主教,却早已抛弃了旧时的教堂容貌,告别了幽暗的长方形结构,变为多边形的几何状。内部空间宽敞而明亮,不再配有华盖、烛台和宗教壁画,取而代之的是一万多面柔和的银色玻璃窗。几组高大的管风琴,错落有致地安放在祭台的高处,人们坐在四面八方的祷告椅上都能清晰地聆听到唱诗班悦耳的歌声。

        今天的教堂,不仅提供日常礼拜与圣经讲解,还是寻常百姓婚丧嫁娶的重要场所。每到平安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场隆重而庄严的子夜弥撒。有些教堂,也会举办别开生面的宗教音乐会,听着亨德尔的《弥赛亚》、莫扎特的《安魂曲》,内心世界随之得到升华。在宗教色彩日益淡化的今天,教堂以另一种方式保持了活力。

水晶大教堂内部。 李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