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飞晨
每年7月4日,美国各地都会用烟花、游行、烧烤和音乐会热烈庆祝“独立日”——纪念1776年13个殖民地正式宣布脱离英国统治、成为主权国家的那一刻。但真正的“美国精神”,并不仅仅存在于广场上的热狗和星条旗之间,而更沉淀在建国初期的城市街巷与人文遗迹之中。
如果你也想在节日之际,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国家的起点,不妨走上一条穿越历史的旅行路线,从费城的自由钟到波士顿的自由之路,再到弗吉尼亚州被时间打磨出的殖民地古镇,一步步重访美国建国的精神原点。

华盛顿特区独立日游行。图/Newcom
费城:理想之声回荡的地方
推荐访问地:独立宫、自由钟
没有哪一座城市,比费城更配得上“美国民主的诞生地”这个称号。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此签署;1787年,《美国宪法》也诞生在这里。这座“兄弟之爱之城”,见证了一个国家最初的构想。

费城独立宫(Independence Hall)。图/Shutterstock
走进独立宫(Independence Hall),那间朴素而庄严的会议厅依旧保留着十八世纪的布置:木质长桌、鹅毛笔、昏黄的光线。在这里,托马斯·杰斐逊写下了那句“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成为美国精神的基石。

费城自由钟(Liberty Bell)。图/Shutterstock
宫外不远处,是象征自由的自由钟(Liberty Bell)。钟上的裂痕早已成为其“伤痕中的荣耀”,而那句镌刻于钟上的《圣经》文字——“直到各方土地上所有的居民均宣告自由。”(Leviticus 25:10),至今仍震撼人心。

费城独立日庆典活动。图/Newcom
独立日庆典亮点:
费城在7月4日前后有长达16天的Wawa Welcome America节庆活动,包括免费音乐会、家庭日、历史游览、烟火表演等。不要错过在独立宫前参加一年一度的“《独立宣言》朗读”活动——真正感受那份历史穿透时代的力量。

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图/Shutterstock
波士顿:自由之路的起点
推荐访问地:自由之路、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莱克星顿、康科德
1、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
波士顿是一座你可以“徒步读懂”的城市——一条长达2.5英里的自由之路,串联起十六个革命时期的重要遗址。从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到波士顿大屠杀遗址(Boston Massacre),这里是革命的热土,是抗议的起点,是思想的锻造炉。

法尼尔厅(Faneuil Hall)。图/Shutterstock
别错过法尼尔厅(Faneuil Hall),它既是昔日市政集会场所,也是今日美食与购物的地标。站在讲台前,你仿佛能听见塞缪尔·亚当斯鼓动人心的话语:“自由使人有别于野兽,它是一群有理智的人与野兽的区别,后者只有一条规则,最长的尖角就是最强的法律。”
在保罗·里维尔故居(Paul Revere House),你将走进那位午夜骑士的生活场景。1775年的那个夜晚,他纵马疾驰,前往莱克星顿和康科德,警告那里的殖民地民兵“英军来了”,成就了这段“午夜骑行”的历史传奇。
老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是十六个遗址中颇为重要的一个。在美国革命期间,那个著名的信号“如果从陆路来,点一盏灯;如果从海路来,点两盏灯”据说就是从这里发送的。

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图/Shutterstock
继续沿自由之路北行,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高高耸立,纪念1775年发生在此的邦克山战役。虽然英军最终夺下阵地,但殖民地民兵的英勇抵抗鼓舞了整个独立运动。可选择登顶294级台阶,从高处俯瞰查尔斯河与波士顿城景。

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图/Shutterstock
2、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
不远处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则以沉浸式体验重现1773年那场著名的抗议行动。游客可以参与“扮演殖民地市民”,亲手将茶叶箱扔入查尔斯河,在戏剧与历史之间穿梭。

莱克星顿(Lexington Green)。图/Shutterstock
3、莱克星顿(Lexington Green)与康科德(Concord)
1775年4月19日,在莱克星顿的绿地上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被誉为“世界上回响至今的枪声”。如今小镇依旧静谧,你可以参观绿地公园、民兵雕像和当年战斗遗址,感受这场革命的真正起点。
可顺道前往不远处的康科德,那里保存着许多关于第一次战役的文物和纪念地,也是美国文学重镇,是梭罗、爱默生故居所在地。

波士顿查尔斯河畔的烟花秀。图/Newcom
独立日庆典亮点:
波士顿的Hatch Memorial Shell交响乐演出和查尔斯河畔的烟花秀是全国知名的大场面。提早带上野餐垫占座,边听波士顿交响乐团现场演奏,边等待夜幕降临与焰火齐放,是种格外典雅的庆祝方式。

华盛顿纪念碑 ( Washington Monument )。图/Shutterstock
华盛顿D.C.:国家记忆的空间
推荐访问地:国家广场、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史密森尼系列博物馆
作为美国的首都,华盛顿D.C.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州,而是一座“为民主而建”的城市。其城市布局借鉴法国巴黎,却镌刻了浓厚的美国理想主义。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图/Shutterstock
沿着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缓步而行,你会依次遇见华盛顿纪念碑 ( Washington Monument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以及包容自然与思想的杰斐逊纪念堂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这一条轴线既是地理的中心,也是价值观的坐标。
如果想深入探索美国的国家理念和演进,史密森尼旗下的美国历史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和非洲裔美国人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不可错过。
独立日庆典亮点:
华盛顿D.C.的7月4日庆典是全国直播的焦点。推荐找一个靠近林肯纪念堂的草坪,一边观看“国庆音乐会”,一边等候夜空中的国庆焰火——这是美国精神最直接、最炽热的表达方式。

威廉斯堡殖民地(Colonial Williamsburg)。图/Shutterstock
小众目的地推荐:
1. 威廉斯堡殖民地(Colonial Williamsburg)
如果费城象征美国的政治诞生,波士顿象征思想抗争,那么威廉斯堡,则是建国理念真正“生活化”的实验田。作为1699年至1780年弗吉尼亚殖民地的首府,这里不仅孕育了最早的自治议会制度,也是“美利坚精神”在日常中发酵的温床。
如今的威廉斯堡,是一整座被还原至十八世纪模样的活历史小镇,占地175英亩、涵盖88座原始或复原建筑、90英亩殖民时期花园。从州议会大厦(Capitol)到总督府、兵营、教堂、工坊,每一处都讲述着“独立”尚未成为既定事实时,那种挣扎、犹疑与觉醒的过程。
威廉斯堡的议会大厦(Williamsburg’s Capitol)尤为重要——这座H型建筑的一边是由英国国王任命的“上议院”,另一边则是北美最早的民选立法机构——弗吉尼亚下议院,在这里,年轻的杰斐逊和他的政治导师们曾激辩不休,乔治·梅森起草的《维吉尼亚人权宣言》也正是在此奠基。它的影响,甚至远及《独立宣言》和后来的《权利法案》。
如果你走进当年总督官邸旁的小屋,那是杰斐逊老师的故居,也曾在独立战争期间被华盛顿用作指挥部;而不远处的兵营,则是1775年“威廉斯堡火药事件”爆发地——正是在这场冲突后,帕特里克·亨利发表了那句震耳欲聋的誓言:“不自由,毋宁死”。
走进这个“活着的小镇”,你还可以听见铁匠铺的锤声、马车碾过石板路的吱呀、或是在旧旅馆中响起的殖民地小调。

约克镇(Yorktown Battlefield)的法国大炮。图/Shutterstock
2. 约克镇(Yorktown Battlefield)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在这里画下决定性的一笔。乔治·华盛顿联合法军,在此包围并迫使英军康华利投降。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历史公园的一部分,你可以沿着战场自驾游览,或参加官方讲解团,感受战火中写下的“自由之名”。
Tips:如何策划一次建国纪念之旅?
出行建议:以上几个城市可组成一条“建国路线”,自北向南依次为波士顿—莱克星顿—费城—华盛顿—弗吉尼亚。可以选择火车(Amtrak东北走廊线路)或自驾结合。
住宿推荐:独立日前后一周为高峰期,建议提前1–2个月预订市中心或历史城区周边住宿。部分城市如波士顿有老宅改建的Boutique Hotel,非常值得体验。
博物馆门票:多数历史遗址和史密森尼博物馆为免费,但独立宫、保罗·里维尔之家、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等需提前网上预约。
历史线路App:推荐下载如“Freedom Trail Boston Guide”等官方App,配合语音导览,提升游览体验。
自由并非理所当然
在欢庆独立日的音乐与焰火背后,是一条充满争论、牺牲与梦想的道路。自由,从来都不是天降的礼物,而是无数人用信仰与汗水书写的结果。
走一遍这条建国之路,不只是看风景,而是与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发生短暂却深刻的对话。你会明白,那些写在宪法上的字句,原来真的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信念。而历史,从不遥远。它就在街角的青石砖下,就在你驻足的老教堂回音里,就在你每一次选择观看、聆听与记住的旅途中。
(本文为《美华》杂志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侵犯版权。如有意转载,请与洛杉矶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美华》杂志联系。)